玗石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341 穿一天軍裝一輩子都是兵,老兵不死,玗石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0341
穿一天軍裝一輩子都是兵
362團下轄的7連是偵察連隊,更是該團的尖刀連。
7連在接到戰鬥命令後配屬了八二無坐力炮一門、重機槍三挺、火焰噴射器兩具。
他們的任務是利用夜暗殲滅據守楠同地區之敵,開啟一條口子,保障師主力出境實施對敵國的穿插。
“楠同地區位於中越邊境121號界碑南側,正面寬兩公里,縱深兩公里半。其北部有一個大石山聳立在中越邊境上,瞰制著此處必經的弄替隘山口。”
儘管時間已經過去近四十年了,王亮對於當年戰場的地形和方位依舊記得非常清晰。
事實上,對於王亮來講,一場戰鬥無論是過去多少年,只要是他親自參與過,具體的情形都不會忘記。
考慮到很多網友對軍事名詞不太瞭解,也是為了讓網友們更直觀的瞭解當時的情況,王亮乾脆在一張紙上進行了繪圖和演示。
他一邊畫一邊講解:“從121號界碑有一條小路經楠同通向縱深的那嘎,沿途被楠同山埡口和朗偉、菲咬地區無名高地所瞰制。”
“121師如果想要順利穿插越邊境,就必須控制楠同一帶諸多重要地點。”
“防守楠同地區的越軍為通農縣獨立營第1連的兩個加強排,在楠同及其東南側山埡口,朗偉和菲咬附近無名高地均部署了兵力、火器。在各陣地上構築有塹壕、掩蔽部和明暗火力點,並以交通壕相連線,組織多層交叉火力,形成了支撐點式環形防禦。”
有了王亮如此直觀易懂的介紹,即便是對軍事知識匱乏的網友也能聽得進去,聽得懂。
“根據楠同地區的地形、敵情,時任362團7連連長蒙登兵和指導員王振海決心一次展開全部兵力,利用夜暗秘密接敵,力爭以奇襲手段迅速殲滅該地區之敵。”
7連各排具體任務如下。
1排擔任主攻任務,迅速向前推進,攻擊並殲滅楠同及山埡口兩個班的敵人。
2排負責殲滅朗偉及其北側無名高地兩個班的敵人。
姜利民所率領的
3排則要繞過越軍埋設的地雷、竹籤和兩個哨所,秘密插入敵後,切斷菲咬守敵的退路,隨後在2排的協同下奪取重要制高點菲咬東側無名高地。
王亮忽然想到了一點,補充道:“當時姜利民是臨時調到7連3排當排長的,3排原來的排長是蘇華海,因為利民過去了,所以他就成了第二排長。”
這是怎麼回事呢?
王亮對姜利民的臨時調動進行了介紹。
姜利民原本是在362團8連服役的。
362團8連常年在桂省的桂平縣搞生產,日常軍事訓練非常少。
雖然是農墾兵,但姜利民仍舊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幹得兢兢業業。
提幹後當了整整八年的排長,在團裡的排級幹部中是年齡最大的。
姜利民的父親在疆省軍區工作,生活在京城的母親身體不是很好,姜利民又是家中的獨子。
部隊上為了照顧姜利民,決定安排他轉業。
很快,姜利民所在的2排就分配來了新的排長,姜利民在未正式辦手續轉業之前就成了編外人員。
1978年底,陸軍121師奉中央軍委和廣州軍區命令進駐桂省中越邊境,準備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
王亮道:“在戰前進行幹部調整的時候,利民被調到團輪訓隊負責修理戰術訓練場地,這是一項臨時性的輔助工作,不用上戰場。”
“因為組織部門那邊給利民辦理轉業的手續已快批下來了,他馬上就脫下軍裝,完成轉業手續了。”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的鐘。
穿一天軍裝一輩子都是兵。
若有戰,召必回。
更何況姜利民現在的身份還是軍人。
在得到所屬的部隊接到戰鬥命令,要參戰後姜利民下定決心要參加這次作戰。
他三次找到營連兩級領導申請,兩次直接找團首長表決心。
最終團裡終於批准了姜利民的請求,讓他到作戰連隊7連3排擔任排長參加作戰。
“情況就是這樣的,也就是說,利民完全可以不用上戰場的。參戰的機會,是他再三申請才得來的。”王亮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沒有任何的藝術加工。
1979年2月17日凌晨,按照前一天晚上偵察時選擇好的路線。
姜利民帶著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