玗石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354 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只,老兵不死,玗石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前不久一張照片深深地刺激到了王亮。
圖片中的人靜靜的坐在那裡,不言語但是卻能讓人感到無奈,他是敘國駐聯合國的外交官賈法裡。
聯合國的安理會就敘國化學武器這一問題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上賈法裡怒斥美國以可恥的謊言來發動侵略戰爭。
在賈法裡發言的時候,美英代表就選擇了離席。
王亮之所以受到刺激,是因為賈法裡讓王亮想起了當年的中國。
王亮道:“1919年,巴黎和會上的中國外交失敗,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王亮想起新中國前,無數次被拎到談判桌前簽字。
那段往事,王亮永生難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方面突然對外公佈,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路軌遭到挑釁的中國軍隊炸燬,中國軍隊還向日方的鐵路守備隊發動了攻擊。”
日方聲稱他們在中國軍隊的“挑釁現場”找到了三名被打死的東北軍士兵屍體。以此為藉口,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鯨吞了整個中國東北。
1932年1月18日,日本上海公使館助理武官唆使日本僧侶天崎啟升等五人向馬玉山路中國三友實業社總廠的工人義勇軍投石挑釁。
混亂中,兩名日本僧侶被毆打成重傷。
日軍隨即以此為藉口製造事端,向上海市長提出道歉、懲兇、賠償、解散抗日團體等無理要求,之後更以保護僑民為由,要中國軍隊撤出閘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