玗石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267 初心、一生、奉獻,老兵不死,玗石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多時候,王亮感覺到的是無奈。
但凡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老兵,什麼樣的苦沒有吃過,什麼樣的罪沒有受過,負過傷、流過血,他們不會去要求什麼。
那個時候,講求的是奉獻,而不是索取。
部隊多次勸老大姐搬到城裡去住,但她總是拒絕。
冬天冷啊,天寒地凍,西北風呼呼地刮。
夜裡,老大姐把被子裹在腿上,然後披上件厚厚的軍大衣,肚子上放著暖水袋,就是這樣,看書、批閱檔案、處理群眾們的來信。
“八十年代,老大姐定為大軍區副職,但她仍舊堅持住在原來的房子裡,不願搬到組織為她安排的新房子。”
老大姐說:“和過去比,這已經相當不錯了,我覺得在這裡住得很好。”
王亮清楚,老大姐是想起了年幼的她在那戶人家做童養媳的日子,想起了和自己並肩戰鬥卻犧牲了的戰友。
“1984年,時年七十六歲的老大姐的身體條件已經很差了,那都是戰爭年代留下的病根。”
無法想象,長征路途中生下孩子,仍舊要星夜兼程地幹路,莫說是坐月子了,連吃飽都是個問題。
老病根,是要糾纏一生的。
部隊上多次派人來做工作,她的孩子們也是一直在勸自己的媽媽,老大姐這才答應搬家。
1985年,老大姐給軍委寫報告:“我今年已經七十八歲了,我早就有一個心願:請求辭去中顧委委員和總政治部組織部顧問的職務,讓位於年富力強,更能勝任的同志。這是我發自內心的感情。作為黨的一名老戰士,應該以實際行動為後人做出好樣子,為我們黨和軍隊的幹部制度改革帶一個好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