玗石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160 動用兵力和裝備最多的一次軍事行動,老兵不死,玗石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0160
動用兵力和裝備最多的一次軍事行動
王亮慢慢走到空軍資料陳列區,看著那些老照片,繼續講道:“一九八一年,為了扭轉局面,在經濟狀況極度緊張的情況之下,中央批示國防科工委拿出五億元人民幣,新一代殲擊機專案正式被提上議事日程。計劃代號:10。”
“一切的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啊,一點基礎都沒有。我們的工程師從早上六點起床,一直工作到凌晨一點多種,花費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才做出方案。但由於我們當時是從二代戰機的機械傳動控制直接轉到數控電傳控制,所以發動機的選擇成為了老大難的問題,不確定的因素太多太多了。又過了五年,這個問題才徹底解決。”
這時,工程師們聚在一起討論的照片被投到了主螢幕上。
他們大多都剛三十歲出頭,正值壯年,風華正茂,幹勁十足。
但照片中的他們顯得有些邋遢,頭髮亂糟糟的,看上去鬍子也好久沒有颳了。
忙碌起來,別說打理頭髮,就連洗臉刷牙的時間都擠不出來。
“九十年代初,隨著形勢的變化,空軍對戰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換新的發動機,機身需要延長,相應的需要對整機重心做配平和調整,主翼也要加大面積這便意味著過去十年的工作又要被推翻重來。”
“終於,終於,在一九九四年的六月份,設計圖紙完工。隨後便是緊鑼密鼓的製作,因為這屬於高度機密,所以裝配車間採用全封閉模式,窗戶都是封死的。炎炎夏日,有人倒在了密不透風的車間裡。”
講到這裡,王亮向大家展示了裝配車間的照片。
“一九九七年,命途多舛的殲十終於完成了,接下來便是首飛任務了,地面試車的時候,出現了無數險情,工程師又一件件去排除。”
“又一年過去了,殲十首飛成功了。殲十縮短了我們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完成了從‘望塵莫及#039;到‘望其項背’的跨越,使我們的作戰部隊在應對現代戰爭中從過去的‘捉襟見肘#039;轉變為‘得心應手#039;。”
“為了殲十的開發研製、形成戰鬥力,很多人失去了健康和生命。他們不在乎名利,但在乎為祖國、為人民做了什麼,在乎國家和人民的認可他們,太多太多,容我以後再講。”
點到為止,殲十研究的過程中有數不清的感人故事。
多少科研人員倒在崗位上
這些東西十天十夜也講不完,王亮的目的很明確,講九八抗洪。
至於殲十背後的人和事,太多,太多,等梳理一下再講吧。
———————
回到九八抗洪,繼續接著茬講。
一九九八年的夏天。
江南、華南大部分地區及北方區域性地區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持續不斷的大雨以逼人的氣勢鋪天蓋地地壓向長江,長江被壓迫得毫無喘息的餘地。
以致於其幹流和鄱陽湖、洞庭湖水系,珠江、閩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海河流相繼發生了特大洪水。
這是自一九五四年以來前所未有的特大洪水。
一九五四年由於長江中下游區梅雨期延長,雨量增大,中下游出現了一百年間最大的洪水,造成了嚴重的洪澇災害。
長江一九五四年防汛,很少有人提及了。
王亮覺得自己有必要講一講,讓年輕人,瞭解這部分歷史:“一九五四年,當時參與防汛的指戰員近一千萬人,規模相當大了,遍及五省一市,僅鄂省的參戰人員就有三百八十萬之多,其中武市三十萬。”
“我們全體指戰員們風雨兼程,日以繼夜,有很多同志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那些犧牲的同志好多人的遺體都沒能找到艱苦卓絕、英勇奮戰,終於,我們取得了抗洪鬥爭的重大勝利,保住了城市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講到這裡,很多網友忍不住去查資料。
九四年還有一場洪災?
為什麼自己從來都沒有聽說過?
那些犧牲在農田裡、堤壩上、江河裡,犧牲在抗洪一線的戰士們,他們的名字早已經黯淡了。
要問王亮為什麼記得這麼清楚,那是因為當時作為海軍軍官的他也參戰了。
“五四年的戰鬥贏了,四十三年過去了,又一場洪水席捲而來,這一次,來得更加洶湧。洪水一瀉千里,全流域氾濫。”
“全國包括受災最重的是贛、湘、粵、黑四省,共計二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