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25 章,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爾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伍愛華掃了一眼彈幕,繼續說道:“我們之前說起沿襲北魏律法的北齊歸納出的重罪十條被後世王朝沿用,我這一口氣不斷句……其實這就是因為大家都是用同一個儒家思想教化百姓的路數,所以除了對於封建王位的維護,就是對倫理綱常的維護。”

“這其中,對孝的要求特別高,北魏律是將不孝列為重罪的,大逆不道腰斬。”

“不僅僅是北魏,古代的父母子女關係是非常壓倒性的,現代人回去古代,大部分估計都會被鄰居親屬罵不孝子、不孝女,畢竟誰在青春期沒和父母吵過幾次架?誰在選專業、選工作、選配偶、培養孩子的時候和父母完全沒有不同意見?要是讓現代人遵守古代孝順的標準,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子不把一身血肉賣了供養父母兄弟,那就是大不孝,父母家暴的孩子敢報警反抗,那就是大不孝!把你賣了幾十萬彩禮甚至賣給緬北還父母的賭債又如何?這都是你為兒l為女應該做的!”

“按照古代封建王朝的標準,大概也就是在秦朝之前稍微好一點,漢朝之後,敢反抗父母?那可以感受下什麼叫做無立錐之地了。畢竟從漢朝開始,國家就主張以孝治天下,有不道、不孝的罪名,漢朝的察舉制、魏晉的舉孝廉都對為官之人孝順父母的程度有所要求。”

“春秋時期,孔老夫子還能光明正大地說:‘父不慈,子不孝,兄不悌,弟不恭’,在明清時期,小說中已經大量出現‘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一類的話語了。”

“不過吧,這種事情,上有政策,下也有對策,像我們高中必學課文《陳情表》,在不想去給皇帝當官的情況下,扯出老祖母當大旗,只要寫的足夠真情實感名留千古,皇帝也不能和臣子說:你別管你祖母讓你妻子兒l子女

兒l他們管吧!你來給我幹活啊!”

“皇帝如果敢這麼說,他能被言官噴成自閉。”

“不過吧,也不是隨隨便便誰說自己要回家照顧父母祖父母,要辭官不當官都能被皇帝同意的,陳情表不僅有水平,而且真的很有真情實感,所以才能傳揚千年,人家祖孫情絕對不是假的。”

“相比較而言,臥冰求鯉這一類的,就是掙扎在以孝治國要求下不得不做的表面工作了。”

“晉人王祥不顧寒冷,趴在河面用自己身體融化冰面抓到鯉魚,孝敬自己患病的後母,被當世稱讚為孝子,推為一十四孝之首,因著這事傳揚出去,王祥年少成名,官運亨通,最後官至太保,而王祥後母不慈的名聲也天下皆知,人人都知王祥失愛於父,幼時總是被父親後母為難,即使這樣,王祥當官之後依然非常孝順地奉養後母、關愛弟弟,古人還給他寫詩,說‘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臥冰模’。”

“所以王祥這麼孝順繼母,是因為愛嗎?他這麼會做官的人,是被孝道那一套洗腦了嗎?還是為了孝順的名聲?大家見仁見智。”

【不用說,後母就是王祥名聲的護身符】

【他應該巴不得後母長命百歲,只要後母存在,就是時刻提醒世人他是個大孝子】

【對有些官迷來說,能當大官,別說忍下刁難孝順後母臥冰求鯉,就是埋兒l奉母也行啊】

“王祥明明是千古孝子!如何容這天幕揣測玷汙?!”道德模範氣得快要吐血。

“大家有想過為什麼漢朝還是察舉制,在魏晉就是舉孝廉?魏晉為什麼要強調以孝治國?”伍愛華笑了:“畢竟這兩個朝代都是大臣奪了君主的皇位,不太適合強調忠,所以就只能強調孝了。”

“在統治者看來,能夠對父母孝順的人,一般都會對權威低頭,所以不太可能造自己的反。”

“說回北魏律,北魏律對於孝有多看重呢?這麼說吧,北魏首創了一個制度,叫做‘存留養親’。”

“這個制度的意思是,如果犯人的直系尊親屬年老,但是家裡又沒有成丁可以奉養他們,犯人所犯的罪行又不是十惡這種罪名,那麼允許犯人上請,流刑可以不去流放地,徒刑可以緩刑,將犯人留在家中照顧家中老人,等老人去世之後再執行犯人的刑罰。”

“這律法還挺人性化的,怕老人沒人奉養,所以專門制定了這麼一個規定,而且充分考慮了情況,在老人過世或者家中有成丁長成之後,還會要求繼續執行,”伍愛華連連點頭,語氣中貌似一片贊同,和觀眾們說著:“就是要劃幾個重點,一個是家中成丁,成丁也就是成年達到服役年齡的男性,一個是直系尊親屬,說的是祖父母、父母,當然,只要爺爺和父親死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暗夜凶宅

愛寫恐怖小說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