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爾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45 章,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爾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輩子這種選項,對我這種考試選手來說,真是慕了慕了,如果現在考上公務員辭職不幹還能拿錢的話……我感覺國家財政遲早藥丸,畢竟從考上到退休,至少要工作三十年吧?三十年不幹活,想想就無法想象。”
【退休的標準又是什麼呢?】有古人問道。
“一般來說是年齡,但是身體不好的也有病退。”伍愛華剛剛說完,又反應過來:“說起來古代人可能考上進士的時候就已經五六十,總不能讓他幹幾年就退休吧?確實有點不合適。”
說起這個,伍愛華就頭疼了:“或者還是和養老保險一樣,按照工作職位、工作年份,確定退休後的收入?可是如果入職太晚,退休後也沒什麼錢,就很難阻止人家鋌而走險啊!”
看到伍愛華頭疼的模樣,不少古代改革家都笑了:這不就是自己的日常嗎?經常覺得想到個好辦法,然後仔細思考又覺得似乎不太行。
范仲淹好心的給伍愛華髮送了一條彈幕:【不要想那麼多了,還是說說土地制度吧?收歸國有,貴族們就不能沾手了嗎?】
伍愛華看著范仲淹的疑問,不解道:“為什麼收歸國有貴族還能沾手?皇帝不會砍了他們嗎?自己的土地被侵佔了,和自己的東西被偷了有什麼區別?都是利益實際損失了啊。”
【但是如果地方官員勾結當地宗族上下欺瞞,皇帝也很難發現吧?】張居正也提問道。
伍愛華先是不解,而後反應過來:“上下欺瞞的前提是農民不知道自己要
交哪些稅(),?????()?『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但是事實上我們國家已經沒有農業稅了!”
沒有農業稅?
好小眾的話語,古人總覺得自己怎麼就看不懂呢?
伍愛華沒有理會古人能不能看懂,直接說道:“不僅沒有農業稅,現在種地也有很多補貼,有些農民種植作物其實不賺什麼錢,主要就是賺國家這份補貼。”
“如果要移植到古代的話,我覺得可以規定不同等級土地統一的地租?就是良田多少、山地多少,都統一規定,然後昭告天下,讓農民知道除了這份錢,別的都不用交。”
“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倡導農民種植作物,如果種植的是利潤不高但是國家需要的作物,可以給他們補貼金,相當於變相減稅。”
“只要宣傳到位又經常核查,也不太需要擔心補貼會被貪汙,畢竟如果補貼被貪汙了,沒有收到實際利益的農民第二年就會換成能夠賺錢的作物,哪怕只是貪一部分,人家收穫的不如其他人,除非強權要求,不然農民都不會繼續種植,貪官們很快就沒有補貼可以貪了。”
伍愛華說完就是一笑:“我在這裡就是紙上談兵,也只是說出我們國家有什麼政策,以及為什麼這些政策能夠實行下去,但是古代和我們現代不同,現代幾乎人人都認識字,而且資訊傳輸速度飛快,各項補貼政策也是公開透明,古人沒有這個條件啊!”
古代改革家們微笑:雖然沒有這個條件,但是也多了一條思路。
“不說別的,就說古代還沒有廢止奴隸制度,那我要是貴族,我高低整個幾千畝幾萬畝,然後都讓自己的奴隸去種植,別的小農承租五年十年的土地很快就會無法續約,想要活下去,必須賣身給貴族當奴隸才能繼續種地,到了這種地步,和古代土地兼併又有什麼區別呢?”
“難道是區別在土地是他們自己的,還是國家的?”伍愛華冷笑一聲:“可是農民起義造反之後,只要成功了,貴族就是有地契,也保不住自己的土地啊。”
“如果不是為了打土豪分田地,農民們為什麼要起義?”
“在這種情況下,這就是個殊途同歸的笑話了。”
說到這裡,伍愛華不禁搖頭:“所以這都是體制問題,和土地政策沒有必然的聯絡。”
伍愛華這話一說,高維存在再次跳腳:怎麼又是體制!
嗯,不對?
高維存在以為古代都要討論體制問題,結果發現,他們討論的都是農業稅?
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話:“取消農業稅是怎麼回事?能不能詳細說說啊?”!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