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章
爾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62 章,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爾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是他偏偏是個天生的政客,手下的大臣、遠處的諸侯被他玩得和讓往東往東,讓往西往西,各個都認了命。
忠言逆耳,大臣們就算有正直能諫的,也尋思著要儲存自身在關鍵時候諫言,不能把進諫的機會浪費在了帝王一點點小得意上。
於是得意的劉徹聽著天幕繼續說道:“漢朝時期,還推出了鹽鐵官營的政策。”
“漢朝律法規定,‘敢私鑄鐵器、煮鹽者’,砍掉左趾,沒收工具,”伍愛華誇獎道:“漢武帝這個規定,不僅僅增加了中央財政收入,還順便管理了地方武裝的武器與人口,抑制地方割據,可謂是一舉多得,所以這個聰明的辦法一直被後世的王朝沿用,鹽稅後期稱為王朝最為重要的稅種之一。”
“事實上,不僅僅是鹽、鐵,酒也是規定了要專營的,”伍愛華解釋道:“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古代的酒水都是用糧食釀造,所以生產酒會消耗很多糧食,這也讓君主們不安。”
“畢竟任何一個腦子正常的君主,都知道如果全國的糧食不夠全國的人民吃,會產生非常大的社會問題,所以為了保證國家糧食安全,酒這種商品也必須受到管控。”
“其實這還是因為我們的白酒和黃酒、米酒的釀製都離不開各種主糧,不管是水稻、高粱、糯米,都是能夠填飽肚子並且儲存三年以上的糧食。”
“相比之下,西方慣常釀造的紅酒則沒有這種問題,因為他們採用的都是葡萄等水果釀造的果酒,而水果本身很難長期儲存
(),�?屏??敵楲??()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只能在豐收期存在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相反如果製作成酒類,不僅可以起到對水源消毒的作用,也能儲存更長時間,產生更大的價值。”
聽到伍愛華這番話,已經有機靈的古人準備用水果試著釀酒了。
別的水果不知道,但是葡萄是天幕已經說出來了的,家裡院子裡就有葡萄藤的,都在心裡做好了計劃。
【紅酒對水源消毒?】彈幕中有人不解。
伍愛華正好看到這個疑惑,回答道:“是的,因為紅酒是一種不怕變質的水源。”
“在西方的航海時代,水手們平時淡水不夠,喝的都是提前儲存在船上的酒,而不是淡水。”伍愛華解釋道:“因為他們當時並沒有淡水如何消毒的知識,也沒有如何提純海水使用的知識,淡水如果一直儲存在桶中,容易變質,喝了反而會拉肚子甚至死亡。”
“相反,酒就不存在這種問題,因為微生物在其中無法生存。”
【他們難道不煮水喝嗎?】
看到彈幕的問題,伍愛華笑了笑:“當然不,一方面是當時的歐洲人就沒有喝熱水的習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船上要儘量多的裝載貨物,也就沒有足夠的燃料可以煮水。”
伍愛華回答了這個彈幕之後,華佗忍不住問道:【所以煮水就能防止淡水變質嗎?】
這時候,聰明的古人已經知道要怎麼和現代人一樣發彈幕了。
伍愛華第一眼看到彈幕,甚至都不能分辨是古人問的,還是現代人問的,畢竟直播過的人都知道,很多觀眾確實會缺乏某一方面的常識。
“其實水本身是不會變質的,”伍愛華解釋道:“特別是裝進木桶裡的乾淨的水,也不會有毒素或者金屬物質汙染,所以導致水變質的原因只有水中的微生物。”
“所有的微生物,哪怕是病毒,都是害怕高溫蒸煮烤的,”伍愛華說著:“熟食不僅僅是為了好吃,更是為了滅殺微生物。”
“古代很多時候會說大災之後有大疫,就是因為水源被汙染,而且人們並沒有喝開水的意識。”伍愛華解釋道:“事實上,也是因為細菌戰,當時根據地才下定決心,即使封鎖狀態下根據地燃料資源不足,也一定要把喝開水推行到位,而後這個好習慣一直保留下來,建國後才推行到了全國。”
聽到伍愛華這番說法,不少古代醫家都忍不住討論起來:“疫病竟然和喝生水有這麼大的聯絡?”
科普之後,伍愛華還不忘再次cue了孔老夫子。
“孔老夫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伍愛華開頭引用老夫子的話。
一聽伍愛華這話,孔子連忙正襟危坐起來,只覺得她不會說什麼好事。
“我們都知道,膾指的是魚生,當時孔夫子在魯國,吃的應該是黃河和渤海的魚,也就是有淡水魚也有海水魚,只是因為當時的捕魚技術,肯定沒有深海魚。”
“生的淺海魚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