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
爾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61 章,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爾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才將年齡定在了十五到三十歲,畢竟三十歲在古代已經可以當奶奶了,在古人看來,已經是生不出來的年齡,所以根本沒有繼續催婚的必要了。”
這個話題會被提起,是因為國家看到了伍愛華之前提及表情結婚的話題被引導,專門讓伍愛華要說說古代生育相關的話題,最好給古人普及一些科學知識,也是藉此看看背後之人有什麼目的。
伍愛華這話說出來,知道人口和土地就是財富的古代君王都坐不住了,紛紛讓人統計不同年齡成婚女子的難產情況。
伍愛華說完這個年齡問題,才繼續下一個話題:“剛剛提到第三個主要稅收種類,就是財產稅。”
“財產稅,是漢朝新出現的稅種,在漢之前,並沒有這一種稅收,”伍愛華解釋道:“主要是對於有錢人的動產稅。”
“這個稅收,也是我們漢武大帝想出來的,或者說是手下想出來,他推行的。”
“武帝時期,有一個‘告緡令’,就是專門打擊偷漏稅的商人,其實說起來,這些稅和所得稅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相反,漢朝的商業稅並沒有財產稅收的多,商業稅收基本在關稅津稅,也就是過路費,和市租,也就是市場攤位使用費,這些稅收,秦朝也早就有了。”
“為什麼漢朝會有財產稅?”伍愛華說著:“一來時漢初已經經過了四代君王休養生息,基本民間的正常活動已經全部恢復。”
“二來是雖然曾爺爺、曾奶奶、爺爺、爸
爸給自己積攢了很多錢,但是要達成漢武帝北驅匈奴的小目標,這些錢還不夠。”
“但是漢武帝又不能隨意加稅,畢竟貧民是真的可能活不下去,他還需要人口來給自己當兵打匈奴,所以他就把目光放到了一些肥羊身上……”
“對此,我也只能說,時也命也,漢初經商的朋友們,記得別把家業發展地太大了,不然會被盯上的……”
部分商人無奈苦笑:“可是經商這種事情,就是不進則退啊!”
“其實漢朝總體還是抑制商業發展的,之前我們也提到了商人要倍賦,而且漢朝也禁止商人子弟入仕,不過漢朝本來就是舉薦制度,所以對商人的影響也沒那麼大,畢竟不能走舉薦,還可以找漂亮女人生漂亮女兒當外戚嘛……”伍愛華轉頭又說道:“重農抑商其實是封建王朝農耕文明之下的必然,因為要把足夠的人鎖定在土地上。”
“西方王朝之所以會鼓勵商業,是因為他們地盤很小,要不雨熱不足大部分土地只適合畜牧,要不就是地中海地區那種雨熱不同期不適合耕種,發展農耕沒有前景,所以他們發展出來的是海洋文明。”
“海洋文明,當然要鼓勵人類掠奪的天性,因為只有具有商業的冒險心,人才會登上隨時可能遭遇意外沉沒的海船,去往其他大陸劫掠當地的人民,回來供奉母國,甚至是國家組織對外劫掠的隊伍,獲得本國發展的物資。”
伍愛華這話說完,已經有不少古人在罵了:“西方是什麼蠻夷,竟然國家組織劫掠,實在是,實在是……”
“海洋文明一開始只是劫掠,或者準確點說,就是打得過的就搶劫,打不過的就去做生意,但是後來海洋文明們發現,這樣來錢還是太慢了。”
“那麼怎麼來錢快呢?”伍愛華說著:“對外殖民,把其他土地上的人變為自己國家的奴隸,享受他們在其他土地上的生產剩餘。”
雖然很多名詞在古代並未見過,但是有學識有見識的古人都明白了伍愛華的意思,頓時一片譁然。
“這和宋朝納貢有什麼區別?!”明人罵道。
“可能是納貢還只是一部分,但是殖民要拿走全部?”有人猜測。
清朝康熙已經想到了那些來十三行通商的洋人:“所以是發現打不過,所以才請求通商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