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鳥先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9章 任務完成,城破,單機南北朝,肥鳥先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統的話說,如果這雨再多下一分,這座河壩就守不住了。
等到清晨日出的時候,正好雨過天晴,蘇澤看著蓄滿河水的水壩,對著身邊的蘇統和蘇象說道:
“今日破新城,給爾等記功。”
接著蘇澤又喊來函使,吩咐傳令道:“傳我將令,一個時辰後破堤,讓新城附近的慕容紹宗所部做好準備,伺機攻城。”
函使連忙騎馬離開,蘇澤看向波光粼粼的水壩,既然天時已經站在自己這邊,下面就看將士用不用命了。——慕容紹宗昨天一夜沒睡,一直等到蘇澤的函使到來,通報上游的水壩已經蓄水完畢,他這才鬆了一口氣。
水壩沒問題了,接下來就要看他的了。
慕容紹宗喊來旗下的旅帥,向他們佈置攻城的事情。
以水攻城這件事,在東方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從春秋戰國時期,智伯包圍晉陽久攻不下,最後就用的引水攻城的方法。
等到了白起討楚,白起造白起渠,引水灌入鄢城,兵不血刃開啟了楚國門戶。
慕容紹宗在《孫子兵法》中,也讀過用水攻城的章節。
在穿越前,蘇澤也不理解,為什麼東方歷史上常見的引水攻城,在西方歷史上卻不多見。
現在他明白了,引水攻城的重點不是用水沖垮城牆,而是引水將土夯的城牆泡爛。在明清以前,中原大部分的城牆都是土夯的。
大名鼎鼎的統萬城都是土夯的,這種造城方法取材方便,其實夯實的土牆也非常堅固,只需要及時維護也能抵禦大戰。
但是西方的要塞建築大部分都是城堡,而大部分的城堡都是建造在高地上,用石頭砌成,用水攻城根本衝不垮,所以面對這種石頭疙瘩,西方更願意使用拋石機這種攻城器。
而火器發明以後,經過中亞的傳播,也被歐亞地區用來製造火炮,對付石制的城牆。
歷史最有意思的地方,石制城牆害怕拋石機和火炮,夯土的城牆反而並不懼怕這類動能武器。
原因也很物理學,夯土城牆的彈性更強,拋石機和火炮這一類的動能武器打在上面就會被卸力,夯土城牆還能透過類似於坦克上的反導彈裝甲那樣“自潰”,坍塌一部分外牆來化解動能武器的動能。
而這個世界上最堅固的城牆,就是結合了東方夯土牆和西方磚石城牆的優點,這面建造在歐亞大陸交匯地帶的城牆名叫狄奧多西城牆。
狄奧多西城牆被建成雙層城牆,內牆以堅固的結構組成,牆厚5米,高12米,外表是經過精心切割的石灰岩塊,城牆核心則是以石灰及碎磚壓成的灰泥。
巖塊可以保護核心的灰泥,防止城牆被水侵蝕。
內部的灰泥則能夠卸掉動能武器的動能,讓城牆在火炮攻擊下也不會倒塌。
秦州叛軍所建造的新城,同樣也是一座夯土城牆。
新城在渭水的北岸,慕容紹宗在圍城的時候,一邊製造攻城器械,一邊也在加高渭水南岸。
慕容紹宗紮營的地方,也是附近地勢最高的地方。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隨著湍急的水流衝開準備好的潰口,自然的偉力迅速沖垮了民夫們日以繼夜建造的河壩。
蘇澤終於知道什麼叫做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水流只要撕開一個口子,剩餘的河壩就和紙糊的一樣,堆砌在河壩上的沙土麻袋,迅速被捲入湍急的河水中。
兇猛的河水衝出河床,河岸兩邊頃刻就成了澤國,蘇澤騎在馬上,看完了渭水沖垮河壩,對著【大夏龍雀備身】說道:“去新城。”
縱使蘇澤的寶馬奔霄,也追不上河水奔騰的速度。
準備攻城的慕容紹宗,聽到了河水的崩騰聲,一看到一股大浪席捲了一切,衝向了河灣中的新城。
站在城牆上的莫折念生臉色慘白,他和弟弟莫折天生不一樣,他自幼熟讀兵書,知道水淹城牆的厲害。
原來如此,原來這就是蘇澤的殺招!可是莫折念生隨即又苦笑起來,就算知道又如何?從新城被圍困的那一刻開始,他就算知道蘇澤在上游攔河築壩,也沒有能力出城阻止。
奔騰的渭水撞上了慕容紹宗加固的南岸,立刻衝出了河床,水流找到了傾瀉的出口後,就迅速從河道中逃出,漫灌到了新城附近的窪地中。
城南的一座甕城地勢最低,渭水直接灌入到甕城中,將甕城中的軍營淹沒。
守衛甕城計程車兵還沒來及逃離軍營,就被困在水中,武庫和糧倉更是直接就被大水沖垮,武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