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鳥先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 歸義軍青春版(5k),單機南北朝,肥鳥先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蘇綽向他分析的那樣,河州的兵員主要有幾種。
一種是梁釗這些羌人豪帥,他們所在的部落就是河州的大部落,世代從軍,本身就有自己的部曲和族人,歷代護羌將軍都是依靠這些羌人豪帥來維持河州穩定的,這也是最省事的方法。
接下來就是造反的卻鐵忽這種,被官府和豪帥盤剝的中小部落,他們居住在河州西北地區的草原地帶,除了被盤剝之外,還要忍受天災和吐谷渾的劫掠,是活不下去才造反的。
這些人就和六鎮底層人一樣,都是天生的兵種子,但是需要馴服他們才能放心的使用。
然後就是河湟谷底的漢人塢堡主和當年孝文皇帝推行的三長村子弟了。
其實和大部分人以為的不同,在整個兩晉十六國,一直到南北朝時期,在北方真正保留了漢家制度和技術種子的,反而是西北地區。
五胡亂華殺的最血腥的地方,也就是以往中原最膏腴的地方,就是河東、山東、河南這些地方。
而西北地區,前後建立了五個國號中帶有“涼”的政權,包含前涼、後涼、西涼、南涼、北涼,這些以涼州、河州、隴州和河西、西域為主要版圖的割據政權,政權雖然也更迭頻繁,但是也沒有爆發過什麼大規模的血戰,漢家制度很好的保留下來了。
河州的一些漢人塢堡,已經建立了超過百年,經歷過好幾個“涼”的朝代變遷,又在北魏和吐谷渾的爭奪中左右橫跳過。
所以在蘇綽看來,這些人也同樣不值得信任。
只有那些孝文帝推行授田的三長村,那些才是朝廷在河州最忠實的擁護者,他們的土地是透過孝文皇帝的政令被授予的,一旦沒有朝廷支援,他們的土地就會被那些紮根本地百年的漢人塢堡主奪走。
蘇澤也贊同蘇綽的想法,所以授權他去三長村徵兵。
這批人馬,就是蘇澤在河州建立的核心班底。
蘇澤滿意的點頭,他又頒佈軍令,將這一千六百人分為四個營,分別由侯景、慕容紹宗、王惠、楊宗甲負責訓練,組編新軍。
等到軍事上的事情談完了之後,眾多軍官都離開了密室,蘇澤看著留下來的蘇綽問道:
“令綽,還有什麼事情嗎?”
蘇綽看向蘇澤,苦口婆心的說道:“師兄,我知道伱一向不喜歡那些豪族,但是我們想要在河州儘快立足,特別是要對付梁家,還是要拉攏一批豪族的。”
蘇澤嘆息一聲,也只能微微點頭,這年頭世家大族依然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勢力,想要完全撇開他們,還遠遠沒到那個時候。
別的不說,蘇綽就出自於武功蘇氏,於謹也出自於甲姓於氏,如果僅僅是因為出身於豪族就不用,那也是一種教條主義。
蘇澤說道:“河州有什麼風評好的大族嗎?能和梁氏抗衡的。”
蘇綽回道:“有!在河州有一支渤海高的旁支。”
渤海高氏?
蘇澤不由的感慨,這渤海高氏可以和前燕慕容氏堪比了,怎麼連河州都有他們的分支?
這麼說,高歡號稱是渤海高氏子弟,可能在血統上還真的沒什麼問題?蘇綽說道:“已故河州太守高拔,在任職期間將其中一支遷移到了河州,高拔病故在河州太守任上,其子高仁被朝廷任命為河州別駕,家族在河州繁衍生息至今,高家的家風嚴謹,在河州名聲很好。”
別駕是一州之中地位僅次於刺史的官吏,高仁父子二人都在刺史府擔任核心要職,高家在河州經營確實很深。
蘇綽又說道:“除此之外,高仁的叔叔高徽,官至假平西將軍、員外散騎常侍,是彭城王舊部,如今正在出使嚈噠途中。”
員外散騎常侍,等於是預備宰相了,蘇澤想到彭城王元勰,也就是壽陽公主的父親。
彭城王政治鬥爭失敗已經倒臺,他的舊部能夠在朝堂上擔任這麼高階的官員,說明這個高徽是真的有能力的。
聽到出使嚈噠,蘇澤就明白了,這高徽是外交專業的技術官員,所以才能在政治靠山倒臺後,依然被朝廷委以重任。
嚈噠,在西方史料中又稱之為白匈奴,此時正是這個勢力最興盛的時期。
嚈噠曾經向西擊敗過波斯,強迫波斯納貢稱臣。
向南攻列印度的笈多王朝,將印度人打的哭爹喊娘。
向東則和高車人、吐谷渾人爭奪高昌的控制權,最強盛時期曾經控制西域諸國,壟斷絲綢之路中段的利益。
北魏從建立以來,就非常重視維護絲綢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