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鳥先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章 如鄧艾故事(5k),單機南北朝,肥鳥先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80章
如鄧艾故事(5k)
洛陽,尚書檯。
一名門下省的著作郎站在尚書檯的議事堂內,用不耐煩的語氣催促道:“遊僕射,宰相們等著您的意見呢?”
太常卿、尚書右僕射,鎮東將軍遊肇提起筆,但是他的筆尖根本沒有蘸墨水,空白的絹帛上一個字都沒有。
這名著作郎有些不耐煩了,門下省貴於尚書檯,如果不是這位遊尚書僕射還兼任散騎常侍,這名出身世家的著作郎都要轉身離開了。
不過他還是忍耐住不滿,好言好語的催促道:
“遊僕射,門下省的宰相們等著您的意見呢?”
遊肇放下筆說道:“我的意見?我請朝廷發兵涼州,朝廷就會發兵涼州嗎?”
這名著作郎連忙說道:“太后已經有了旨意,國庫空虛,還是不要再起刀兵為好。”
遊肇冷哼說道:“既然如此,那還要本官寫什麼?西域之重在敦煌,敦煌一旦丟了絲路就要斷絕,但是諸位宰相不是早已經議定不發兵了嗎?”
著作郎低下頭。
涼州刺史的求援訊息送到洛陽,門下省的兩位大王平日裡斗的厲害,但是對於西北戰事的意見出奇一致——不救。
清河王給太后的理由是,敦煌本來就夷狄之地,丟了就丟了,朝堂還能省下西北駐軍的錢。
江陽王的理由是,從洛陽出兵救援已經來不及了,而且出征士兵需要恩賞,國庫已經拿不出這麼多錢了。
門下省形成了統一意見,所謂諮詢遊肇這個前涼州刺史的意見,更像是兩位大魏宗王推卸責任的行為,他們都不想要承擔主動放棄敦煌的責任,希望這個意見交給尚書檯來提。
尚書檯將這個活兒推給了最熟悉涼州事務的遊肇,他曾經做過涼州刺史,熟悉涼州事務,當年敦煌改軍州為郡,就是在遊肇手上完成的。
遊肇在涼州五年,那時候還是孝文帝在位期間,北魏的黃金時期,那時候高車人、吐谷渾人都恭順,經常從涼州入貢洛陽,西域諸國朝貢的使者也不斷,孝文帝親自規劃四夷館,在招待這些異國使節。
可現在不過二十年,高車人明目張膽的圍困敦煌,吐谷渾人侵佔河州,西域諸國的使者也不再來洛,轉而向嚈噠稱臣納貢,遊肇很想知道這大魏到底怎麼了?這名著作郎真的急了,他用哀求的語氣說道:“遊僕射,請您提個意見吧,不要為難下官了。”
遊肇這才提起筆,他想起了前幾日,陳留公主的家令帶來禮物拜訪自己,想要給護羌將軍蘇澤求官的事情。
護羌將軍蘇澤收復西平城的報捷文書送到洛陽很久了,但是有關他的賞賜依然沒有下來。
執政的清河王認為,西平城是涼州所屬,蘇澤作為負責河州羌人事務的護羌將軍,收復西平並不是他職責範圍。
清河王認為蘇澤是為了功勞私自挑起邊釁,也就是因為他運氣好所以才收復西平,如果朝堂獎勵了他,那下一次蘇澤為了軍功,就會更進一步挑起和吐谷渾人的戰爭,將朝廷拉進西北戰爭的泥潭。
所以清河王不僅僅反對獎賞蘇澤,甚至還想讓朝堂派出使者,去河州斥責蘇澤。
和清河王針鋒相對的江陽王元乂也據理力爭,認為蘇澤立下這樣的功勞卻不獎賞,會讓所有邊鎮的將士灰心,不願意繼續為朝廷效力。
所以江陽王元乂主張獎勵蘇澤,提議升蘇澤的武職為安西將軍。
四鎮四徵四平四安,這是北魏的正號將軍,安西將軍比護羌將軍高一品,授田和免役都有所增加,但是最大的好處是開府徵辟的朝廷正職人數增加到十人。
如果蘇澤升任安西將軍,他就可以多授予五人朝廷的正品官職,這對於急需招攬人才的蘇澤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剩下的封妻廕子,蘇澤暫時用不到,不過也是朝廷的榮譽。
清河王反對,而官員升遷任免又是禮部尚書崔亮的職權,這件事就這樣擱置下來。
遊肇提起筆,在絹帛上寫下了自己的建議,然後交給這名著作郎。——門下省內。
所謂宰相坐而論道,所以在門下省內部,宰相和執政們都是有固定席位的。
不過北魏的宰相制度,還沒有到隋唐那麼完善,宰相還是以“內朝官”的參謀身份,在協助皇帝或者太后處理政務。
但是胡太后確實沒什麼執政能力,所以如今北魏的政策,都要經過門下省蓋章才會發給尚書檯執行。
清河王元懌看完了遊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