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鳥先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2章 “真王”現世(5k),單機南北朝,肥鳥先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報朝堂?”
元彧嘆息說道:“去年我就上報朝堂,但是隻憑一個名號,朝堂根本不理會。”
“而且多少邊鎮都和涼州一樣,都靠著這些當地豪帥鎮壓地方,如果因此興大獄,豈不是逼著他們造反?”
高徽也沉默了。
元彧說道:“我對涼州本地豪帥不放心,他們如果造反起來,可要比困在玉門的高車人可怕多了。”
“所以我希望榮顯你親自去一趟敦煌,向蘇將軍當面說明緣由,讓開道路放高車人離開。”
高徽也覺得心有不甘,可如果涼州局勢真的和元彧說的那樣,本地豪帥隨時可能作亂,那高徽也不願意冒險勸說元彧出兵了。
元彧嘆息說道:“倘若我大魏能多出幾個蘇將軍這樣的忠良之士,局勢也不會到這個地步了。”
高徽也嘆了一口氣,只可惜蘇澤只有一個。
“我這就前往敦煌,勸說蘇澤讓開道路,放高車人西歸。”——高平郡。
於謹上任高平郡也有快半年時間了。
高平郡在幾年前也是六鎮一樣的軍州,在宣武帝駕崩前改製為郡,治所是高平縣(寧夏固原),屬原州。
西北州郡一向是漢胡雜居,於謹記得蘇澤的叮囑,上任高平以後就盯著本地幾名豪帥。
一人名叫胡琛,是高車降部,被安置在高平已經三代人了,在高平當地的高車部族中很有威望。
一人名叫万俟醜奴,匈奴人,也是被安置在高平的降卒後代,他是胡琛的部將,在高平素有勇猛的名聲。
一人名叫宿勤明達,羌人,在西北羌人中很有聲望,也是高平本地豪帥。
於謹很快就發現了三人的才能,對他們頗為拉攏,但是於謹也記得蘇澤的叮囑,派人潛入三人的部族中,蒐集打探情報。
這半年來三人都很正常,本來於謹還以為自己疑心太重了,蘇澤也沒有來過高平,怎麼能憑空懷疑別人的忠誠?
但是今天他派進胡琛部族裡的探子,向他彙報了一個訊息。
“有人自命真王,勸說胡琛造反?”
探子連忙點頭,於謹來回踱步道:“真王?本朝哪裡有這麼一路反賊?”
這些年來北魏不太平,到處都有反賊,不過大部分都和大乘教一樣,被朝廷軍隊迅速平定。
自號真王的叛賊於謹也沒有聽說過,但是對方能派人聯絡胡琛,顯然所圖不小。
“胡琛什麼反應?”
探子說道:“胡軍主將使者趕出了部族,勒令對方不得再踏入高平。”
於謹並沒有因為胡琛這個態度滿意,反而是眉頭更皺了。
胡琛雖然沒有響應這個真王準備造反,但是他也沒有將對方的使者交給自己,很顯然是想要留有退路。
也就是說如果對方造反真的掀起了巨浪,那胡琛也是可以半路加盟造反的。
這種騎牆的態度反而讓於謹更憂慮,這也說明這個自稱“真王”的反王,暗中結交的勢力非常龐大,龐大到讓高平的豪帥胡琛都不敢把事情做絕,都要騎牆觀望的地步。
報告刺史?還是報告朝廷?於謹搖頭,自己手裡沒有證據,朝堂根本不會相信。
萬一走漏風聲,逼反了胡琛,於謹也還沒做好準備。
自從到任高平之後,於謹就按照蘇澤的吩咐,一直想辦法編練直屬於自己的軍隊。
可是練兵需要時間的,於謹雖然有帶來了兩百宗族兵,還有蘇澤給他的一部分親信,再加上從禁軍中帶來的舊部,但是這點兵和胡琛這些世代居住在高平的本地豪帥們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而且高平郡物產本來就不豐富,也養不起太多的州郡兵,於謹只能利用農閒的時候練兵,至今能夠勉強達到於謹標準的也就只有一千正兵。
這點人馬也僅僅就夠控制一座高平城。
於謹想了想,還是喊來了蘇澤留給他的函使,將有關“真王”的情報告訴函使,讓他前往河州通知蘇澤。——關中,秦州。
侯剛被貶為秦州兵後,一直得到江陽王元乂的招撫,他抵達秦州之後也沒吃什麼苦,當地豪強爭相宴請他。
貶為州郡兵,在北魏算是一種保護性貶官。
比如北魏名將楊大眼,鍾離之戰中因過被貶為幷州兵,不出幾年又被朝堂復起,最後還被拜為荊州刺史,死於荊州刺史任上。
侯剛在朝中的後臺沒有倒臺,親朋故舊都身居高位,在大家看來起復也是遲早的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