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九天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章 無條件的信心,深層心理學,蓮花九天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想,大多數人認為:最強大的信心,應該來源於對自己優點的發掘。
正如,一位老師對你說:“你又努力,又聰明,沒理由考不上大學的!”
或者一位朋友對你說:“你長得又高又英俊,性格又好,學歷也高,沒理由找不到女朋友。”
對於心理疾患來說,如果明白了疾病是因為:父母的不和,導致自己人格偏離,過分維護母親,而抵制父親。
那麼,他只需證明自己父母的感情穩定,就一定能相信自己的病能夠痊癒。
這樣,他可能會透過自己,或者外人來介入父母之中,瞭解他們,發現他們感情好的一面。自然就能獲得信心,戰勝疾病。
我想說,這種獲得信心的方式是非常合理和正確的。
但是,不幸的是只存在於理想狀態中。
患者並非真正發揮了自己的積極面,而是刻意的。
為何這麼說?
因為患者總是要不斷透過自己和外人,證明自己的父母感情好,他才能獲得信心。
一旦感情出現危機,依然能夠讓他疾病重現,非常痛苦。
這說明他是在刻意逃避可能出現的壞情況(父母感情危機),而透過自己和外人不斷證明父母感情的好,才能獲得信心和快樂。
這是一種刻意規避負面,透過不斷重複的積極暗示獲得的信心。
這種信心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善於關注積極面,忽視甚至逃避負面。
並非我要尋找的“無條件自信”。
何謂無條件自信?
無條件就是:即使父母感情不和,他也依然能獲得自己的快樂。
所以,很多患者總是強調父母感情的破裂,影響了自己的一生。
即使分析出病因又如何?
他們感情破裂已成事實,除非父母的感情能夠永遠和睦,並能彌補他所有欠缺的父愛和母愛。
即便如此,患者仍然認為,已經傷害的愛,永遠無法彌補,對病的痊癒也難以自信。
我想說的是,他自以為對病因瞭解很深。
事實卻還是有所不知。
健康和自信不能依賴於父母的主觀意願,就像人不能左右別人的意志一般。
真正的自信:就是要:即使父母不和已經發生,也依然能相信他們永遠是和睦的,永遠是愛自己的。——這才是真正的無條件。
無條件自信,才能獲得無條件快樂.快樂完全滿足後,就會被遺忘.(這在開篇時講解過——被壓抑和遺忘的,往往是滿足的.)
前面說過:症狀是迂迴的願望滿足.只是因為患者記憶的倒錯和遺失,才會強烈阻止症狀.
明白症狀的本來面目,消除阻抗,讓願望完全被滿足,症狀就會被遺忘.
可是,人是否真正具有這種無條件的自信呢?
答案是肯定的。
透過下面這個例子,希望大家能夠尋找出這種無條件自信:
一個男孩,在他父母爭吵的時候,他仍然自顧自地在玩玩具。完全沒有感覺父母的不愉快。突然,一股強大的拉力把他從玩具旁邊拉開。男孩本能地冒出一股怒火,本能地以為是他旁邊的表哥拉了他一把,怒氣衝衝地對著表哥,即將發火。
但是,他竟看到表哥在笑。他隱隱感覺有點不對,回過頭來,竟發現父親正怒氣衝衝,踢掉了自己的玩具;母親也在一邊悶悶不樂。
後來,在經過層層分析後,他終於回憶道:在那一刻,他明顯產生了一種類似於從夢中驚醒的感覺。(無意識轉向意識的過程)
終於感覺到了,是父母的爭吵,導致了父親拿自己出氣,阻止了自己的快樂。
第一次感覺到了父母的不愉快,並感覺到這種不愉快對自己的不良影響。
而快樂被阻止後,隨之產生的憤怒本能,也因堂哥的笑而壓制了。
從此以後,他變得刻意關注父母的情感。
母親是個多愁善感的人,父親是個內向沉默,但偶爾會爆發歇斯底里憤怒的男子。甚至還會做出一些嚇人的傷人動作。
經歷那件事後,他變得害怕和討厭爸爸的脾氣;害怕見到媽媽不開心。
尤其是當他開心的時候,突然看到爸爸因為某事,歇斯底里發脾氣,讓他特別敏感和憎恨。
於是,他小心翼翼、有意識去提防媽媽傷心;提防爸爸發脾氣。為此他寧願犧牲自我的快樂。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