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九天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陽光與陰暗的轉換,深層心理學,蓮花九天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前面說過,這5%跟“偶然提醒”相關。但並不能代表這5%就是“偶然提醒”。

下面就具體闡述這5%的記憶。

這就要從“心理動力學”上來分析。

把心理問題轉換為一種類似物理的方式上來,才能精確找到那5%。

還是上面那個例子:某人r,在單位上與人交流得不錯,一般的負面評價他也能夠接受。但是當某天有個上司突然跟他說:“r這個人什麼都好,在某些缺陷方面,也能虛心接受批評意見。就是……”

就是……後面省略的那些評價,是r無法應對的,只能選擇逃避。

比如說,他會以為就是……後面,會說他這個人沒男人氣概,有點娘娘腔。

他這種先入為主,就是“偶然提醒”的結果,說明在遙遠的過去,這種負面評價被偶然提醒喚醒,使他難以接受,於是只能選擇逃避。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但竟然形成了自我批評的強迫,強迫批評自己娘娘腔。

為何明明逃避了負面評價,反而會染上負面評價?

這並不難解釋。

如果一盆髒水朝你潑來,你因為害怕而閉上眼睛逃避,結果就會被髒水弄髒。

如果當時睜開眼睛去躲避或阻擋,反而不會弄髒。

再舉個更形象的例子。

還是回到前面那個求愛不得的善良男子。

他本來對壞壞的男人是抗拒的,保持自己的善良。

但是因為他所愛的那個女孩喜歡壞壞的男人,他對壞的抵抗越發顯得無力,最後在無形中選擇放棄抵抗,自然染上了“壞”的惡習。

正如那種俗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從心理動力的角度來說,就是弗洛伊德伊德所說的“愛的本能”與“破壞(死亡)本能”的天生對抗。

為了阻止人類無休止的慾望滿足,“破壞本能”總是與“愛的本能”對抗的。以使自己保持理智和現實,不會為慾望無限向現實索取。

但如果過早地放棄“愛慾”的追求,這對平衡力自然會破壞,“破壞本能”如失去阻力和洪水,瞬間吞噬“愛慾”,使得“愛”與“破壞”混和在一起。

這就不難解釋,為何有時候強迫的思想明明很罪惡和有破壞性,卻有如此強烈的衝動。就是因為裡面夾雜了“愛慾”。

還得引用那個潑髒水的比喻。

因為當時害怕面對,所以不敢面對“壞”,結果反而毫無知覺染上了“壞”的罪惡。

染上“壞”並不會形成“強迫症“,因為暫時還沒有對抗的物件;只是一種無所謂的”抑鬱“狀態。

只有當某個善良的女孩愛上他,激發他曾有的“善良”時,“強迫“才會發作。

此話怎說?

就是因為“壞”遇上了“善良”,才會形成激烈對抗!

在沒有遇上“善良”之前,他只感染了“壞”的狀態,並未形成對抗。

就如上例那個潑髒水的例子,因為害怕髒水,所以閉眼逃避,結果自然被弄髒。可他在潛意識中刻意否定自己被弄髒,似乎對自己已經髒了渾然不知。

只有等到某個乾淨的人出現在他面前,激發他曾經“乾淨”的記憶。

內心的“髒”與“乾淨”才會形成激烈衝突,導致強迫。

再把“髒”的東西引申為“死亡”。

比如,某個人想要戰勝一個強大的,危脅自己生命的對手或者疾病。

如果再像面對髒水那樣,選擇逃避。那麼大家應該能夠得出一個結論——他染上了“死亡”。——這就是抑鬱症的來源。

也和前面所說的“無所謂”狀態一脈相承。

所以,抑鬱患者特別害怕聽到自己所愛的人所說的消極話語,那會直接導致他的抑鬱,就是緣於此因。

因為,在他所愛的人身上,能夠折射出他內心深處“愛慾”與“死亡”本能之間的逃避機制。

這就是比前述更深層更全面的“強迫”、“抑鬱”形成機制。

明白了這點,我相信大多數讀者甚至心理醫生會一目瞭然地知道了治癒“抑鬱”與“強迫”的答案。

那就是——鼓勵患者勇敢面對陰暗面。只有這樣才是唯一徹底的治癒之路。

如果這樣想,我會感到很合理且有力,不言而喻的。

但是,我仍然會持保留態度。

也許有人會質疑:已經非常明瞭的事情了,難道還會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公路求生:我的資源箱能開兩次

龍潛

黑色禁斷系列2慾海

徹夜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