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幽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章 項梁離間大計逼走張良 劉邦將計就計敗走襄城,秦末漢初真龍記,火幽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子房先生,韓國王室還有什麼傳人嗎?”當項梁在得知張良的最大追求是想幫助韓國復國之後,當即豪爽地表示要提供幫助,心中所想無非是日後多一個附屬盟友罷了。項梁目光專注地向張良問到:韓國王室是否還有後人?“韓國的那些公子當中,公子成頗具鮮明特質,如果能夠立他為王,他一定會感恩戴德,日後必能成為大楚的強有力的支援。”張良言辭懇切地回答。雙方迅速當場一拍即合,由張良回韓地尋找公子成;而項梁負責提供所需的各種物質需求。當晚,清冷的月光灑在營地,給一切都蒙上了一層銀紗。張良神色凝重,步伐匆匆地來到劉邦的營帳前。他深吸一口氣,輕輕掀開帳簾,走進營帳。劉邦正坐在案几前,手握著一卷竹簡,卻心不在焉,似乎在等待著張良的到來。看到張良進來,劉邦連忙起身,眼中流露出不捨與無奈。張良走上前,雙手抱拳,微微躬身說道:“沛公,良此來是向您辭行的。”劉邦的臉色瞬間黯淡下來,他長嘆一口氣,說道:“子房,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張良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劉邦,緩緩說道:“沛公,為了復立韓國,我不得不暫時離開您。這是我一生的追求,還望沛公諒解。”劉邦微微點頭,眼中滿是理解:“子房,你的志向我明白,只是這一分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張良的聲音有些哽咽:“沛公,這些日子與您並肩作戰,您的仁義與胸懷令良深感敬佩。但如今,我肩負著復韓的使命,不得不走。”劉邦緊緊握住張良的手,說道:“子房,你放心去吧。只是這往後的路,沒有你的謀略相助,我怕是要多走些彎路了。”張良輕輕拍了拍劉邦的手,安慰道:“沛公切莫如此說,您天生聰慧,又有眾多賢能之士相隨,定能成就大業。”劉邦苦笑道:“但願如此,子房,此去韓地,路途遙遠,你定要多加小心。”張良鄭重地點點頭:“沛公放心,良自會小心。臨別之際,良有幾句肺腑之言,還望沛公謹記。”劉邦神情專注,說道:“子房兄但說無妨。”張良目光深邃,言辭懇切:“沛公,您若想成大事,眼下就必須抱緊項家這條大腿,等待時機,項羽此人雖然自視甚高,但是為人豪爽不太懂心機,沛公日後遇事還要多多忍耐,切勿意氣用事啊!”劉邦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後說道:“我不理他,我讓著他不就得了!”張良搖搖頭,繼續說道:“沛公,切不可如此輕視。在這亂世之中,需得處處小心,步步為營。”劉邦長嘆一聲:“子房所言極是,我定會銘記在心。”張良再次抱拳:“良還是那句話:如有需要,一聲召喚,我即刻便到。”劉邦的眼中泛起淚光:“我也還是那句話:無論何時何地,你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儘管到我這兒來,我隨時給你留著位置。”張良深深一揖,轉身走出營帳。劉邦望著張良離去的背影,久久佇立,心中感慨萬千。數日後,項羽眉頭緊皺,目光中帶著深深的質疑,那眼神彷彿能穿透一切,聲音洪亮如鐘鳴,震得周圍的空氣都微微顫抖,說道:“範老先生,這劉邦恐怕算不上是個人物吧!”范增連忙拱手,臉上帶著恭敬之色,回答道:“上將軍,這小股人馬目前來看,確實難以成就大氣象。然而,您且瞧瞧,他們的幕僚和部將皆各個精幹,皆是有勇有謀之士。如此一群精明強幹之人能共同推舉出來的頭目,又怎會是尋常之輩啊。”項羽一臉不屑,嘴角微微上揚,冷哼一聲:“哼,範老先生,您是不是過於高估他了?”范增神情嚴肅,語氣堅定無比,彷彿每一個字都帶著千鈞之力:“上將軍,自從見到劉邦的第一眼起,老夫心中便無比篤定他絕不是一般人。再加上前不久,項梁使用離間計想勸走張良,可劉邦卻不動聲色,依舊鎮定自若,就彷彿什麼事情都未曾發生一般。這樣超乎尋常的隱忍之能,實在令人驚歎。”項羽微微皺眉,那眉頭皺得如同山川起伏,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就憑這點?”范增著急地說道:“上將軍啊,正因如此,老夫才愈發令范增心生警覺。所以趕忙提醒您要早做防備,可以按照曾經對付英布那樣的方法,先將他手裡的兵權逐步給稀釋掉。”項羽聽後,當即毫不猶豫地大手一揮,那動作果斷決絕,帶著不容置疑的氣勢:“此法不可行!範老先生,您有所不知,英布不過是一個有勇無謀的粗莽之夫,陣前雖說表現得勇猛無比,但他卻著實沒什麼心計。當初我將他所統率的幾萬士兵巧妙地一分為三,他竟渾然不覺,絲毫沒有察覺到其中的端倪。我看這劉邦可沒這麼好對付。”范增著急地勸道:“上將軍,切不可輕敵啊!劉邦此人,看似普通,實則深不可測,倘若不加以防範,日後必成大患。”項羽自信地說道:“範老先生,您多慮了。劉邦不足為懼!我項羽縱橫沙場,從未怕過誰,區區一個劉邦,能掀起什麼風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贅婿到女帝寵臣

俊俏少年

超級神獸養殖大師

沒落的遊吟詩人

九魂之印

青山失魂

死亡旅途

錦玄

約戰裡的鹹魚修仙

寒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