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分卷閱讀665,陰靈之路,柳明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湖裡的銀白游魚們明顯也察覺到了孟彰的異狀。他們湊在一處魚頭對著魚頭、魚尾對著魚尾地來回碰撞過不知多少回後,這些銀白游魚們到底還是沒有打擾孟彰。
為首的那尾銀魚在打發了自己的同伴以後,又回頭看了孟彰一眼,方才自個兒尋了一朵漂亮的白蓮,伴著白蓮、湖水,與天穹上垂掛的蒼藍陰月嬉鬧。
這原也是他們一眾銀白游魚的修行方式,之一。
“這一點信仰……”
把玩著手掌上的這一絲瑩白遊光,孟彰也難得地有些猶豫。
“到底應該怎麼處理,才是最好的呢?”
孟彰受用過香火。最頂級、最純淨、最溫暖的那種。來自他的家人,除了最純淨的祝願以外就再沒有別的雜餘念頭。
當然,那些此等乃至是最此等的香火,孟彰雖然沒有受用過,但在安陽郡城隍府時候也有被教導著辨認過。
再對比著在那位銀龍神尊記憶裡的那些,孟彰對香火和信仰都有著屬於他自己的認知。
香火和信仰……
它們都是從人的心頭萌發而出的某些念想。就這一層來說,它們之間似乎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實際上,香火和信仰卻又很不相同。
香火……
它像是不同生命層次、不同存在形態之間的兩個生命間的交易物。
用孟彰前一世的情況來類比的話,這香火就更像是網購過程中由買家向商家提出的交易要求以及部分預支付的錢財。
所以上供的香火可以被拒絕,也可以被接受,甚至可以被侵吞。
而信仰卻不是這樣的交易物。它更像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期許與希冀。
如果也要用孟彰前一世的情況來類比的話,那這信仰就更像是迷妹迷弟對他們所推崇所尊敬的偶像、明星的感情。
信仰者對被他們所信仰的那一位沒有物質層面的要求,但他們卻想要在被他們所信仰的那一位身上看到些什麼,或者是堅守著些什麼。
比起香火來,信仰似乎還更得利些。
畢竟香火更像是交易的一部分,想要完整地、無害地收取香火,那一場潛藏在香火中的交易必須要完成。而信仰卻不需要這些。
可是比起香火來,孟彰卻更忌憚信仰。
收用香火只是需要完成香火中寄存的交易,可接納信仰,尤其是接納大量的信仰,卻很有可能會在這些信仰的沖刷下迷失自己。
就用如今孟彰手掌上的那一縷信仰做例子吧。
它來自石喜。石喜對孟彰沒有太多的要求,只希望孟彰能夠一直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做正確的事情。
孟彰自己在往前走的時候能不能將他一併帶上,又能領著他走出多遠,他卻沒有太多的執念。
這似乎很簡單,只要孟彰一直在正確的道路上行走,一直做正確的事,他就可以沒有任何顧慮地接收這份來自石喜的信仰,享受著這份信仰帶給他的便利與效益。
可是,什麼才是正確的道路?什麼又是正確的事情?
正確與錯誤從來都是相對而論,它們都沒有絕對的分別和說法。
判斷正確與錯誤……是必須要有嚴格且清晰的環境與前提的。
正確的事情放在錯誤的時候,帶來了更大的錯誤和損失,那它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錯誤的事情放在錯誤的時候,帶來的確是正面的反饋和更多的便利、收穫,那它到底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
再有,等這結果的正確與錯誤在某一個時限內得到清晰的判定以後,這一個時限又被延長了呢?
舉個例子,無為而治。
在漢初時候,因為天下歷經戰亂,民生凋敝,需要休養生息,所以當時的大漢確定無為而治的施政策略。這一個施政策略契合時勢,為當時的大漢奠定了強大富足的基礎,更為隨後的漢武盛世積蓄下最厚實的資本。
毫無疑問,無為而治對於當時的大漢是正確的。可是,在那之後呢?
漢武帝一改漢初時候的施政策略,廢無為而興武事,棄黃老而擇董儒,一改漢初時候與異族的攻守之勢,乃有衛青、霍去病率領兵卒北逐匈奴,封狼居胥,立下炎黃赫赫威名。
如果當時的大漢仍然堅持無為而治的所謂“正確”施政策略,會有後續的大漢威名遠揚嗎?
孟彰不曾在那個時代生活過,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一個道理,水滿了總是要往外溢位去的。
無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