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錦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師兄們都下山的一天,道長別走,回頭看看,熾錦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故事開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末。
那天,師兄們都下山去了,只有小道士和師父留在道觀裡。
下午時分,很熱,天上一絲雲彩都沒有,只有頭頂毒辣辣的太陽烤著大地,空氣裡很悶很靜,在茂密的松樹林裡。
一高一低兩道身影在灌木叢中走著,低的一道身影是一個小道士,額頭滲出細細汗珠,忽閃的大眼睛,紅撲撲的臉蛋,顯得稚嫩可愛;高的身影是一個老道士,蒼黃的髮絲貼著臉頰,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滑落。
“師父,為什麼以前我能自己洗腳,自己吃飯,你就會誇我,現在我都會生火做飯了,還會砍柴了,你卻怎麼也不說我好呢?”
“會自己洗腳的時候,你幾歲啦?”
“我三歲”
“那你現在幾歲了”
“八歲”
“你是不是長大啦?”
“是啊,師父,可這跟你誇不誇我有什麼關係呀?”
老道士卸下身上的柴火,背靠著一棵大樹,喝了一口水,邊擦汗邊說:“你做飯撿柴火是為了得到我的誇獎嗎?”
小道士揹著小揹簍子隨著老道士一起,坐在樹蔭下,明亮的眼睛滿是期待:“是的呀,師父誇我,我就知道自己做的好,就開心!”
老道士抿了抿嘴,搖了搖頭,用手指點了點小道士的額頭:“你還要繼續修煉。”說完挑起柴火。
小道士有點不高興師父的回答,噘著嘴:“師父,我們到底修煉的是什麼呀?你不告訴我,我怎麼知道呀?”
一邊晃著揹簍,一邊跺著腳地跟著師父背後走著,他不明白,為什麼長大了那些誇獎就沒了,雖然說不能因為想要師父的誇獎而去做這些事,畢竟師父總有死去的一天,就再也沒有這種誇獎了,師父也許是想讓自己早點適應吧,但是師父在的時候,他還是想得到師父的誇獎。
兩人很快到了一座道觀,道觀坐北朝南,觀門緊閉,門頭上牌匾赫然刻著“玄清觀”三個大字,老舊的有些發青。
四周圍牆呈土灰色,東側的圍牆還塌了一角,這塌了的牆角不是沒有修過,各代道爺修了幾次都塌了,於是就隨它而去。
倒是每到天氣好的清晨,這東方一角的太陽冉冉升起,正好對著道爺們打坐練功的廊下,給人一種新生朝氣之感,不自覺地提升了精氣神。
推開觀門,院牆四周種了翠竹,地面是一整塊石頭鋪成,人常走的地方已經磨得光亮,不常走的地方粗糙還長了青苔。
朝院內看去映入眼簾的一個石頭雕刻的祭壇,有一些古樸的紋路,太舊看不出來是些什麼。
再遠看去是主殿,主殿殿內供奉著三清真人的畫像,畫風簡樸,卻不失仙風道骨。
東側塌了一角的圍牆內側,擺著一個用樹枝簡單搭建的花架,花架子不是尋常所見週週正正的那種,是沿著倒塌的輪廓所搭,架子上擺著幾盆蘭花。
坐在西邊的廊下,正好可以在陽光下看見鑲了金邊的蘭花影子,悠然若君子,這花架是小道士在這個道觀裡最喜歡的地方。
花架子旁邊有一口水井,水井旁的是一排架子,上面擺著各種農具,架子旁邊的地上堆著平時撿的柴火。
小道士蹦蹦跳跳地把柴火放在地上,揹簍順手放在架子上,轉身進了齋房,天氣熱的時候,也會在齋房外水井旁邊的涼棚下用餐。
此刻老道士正搖著扇子,坐在涼棚下的木凳上納涼。
不一會,小道士把熱騰騰的清粥,就著小菜一起端了上來。放在老道士面前的小木桌上。
小道士拿來碗筷,坐在師父對面,師徒兩一起吃了晚飯。
飯後,師徒倆人開始晚課,約摸不到半個時辰,小道士眼睛滴溜溜轉,一會看看正在打坐吐納的師父,一會看看牆上三清真人的畫像。
師兄們不在,道觀裡太冷清了,小道士不太習慣,打坐也心不在焉:“師父,師兄們這一路都會看到什麼啊?你讓他們修煉什麼啊?弟子也想去見識見識。”
“師兄們下山是去體會世俗眾生之喜樂,感悟道法教義之深遠。認真做完功課,要沉得住心,靜心是你的第一課。”
“師父,三清福地是哪裡?可以看見真的三清真人嗎……”
老道士樂呵呵一笑:“等你長大也去看看吧!”
小道士又問:“長大?長大是什麼時候?”
……
見師父不理自己了,小道士就沒再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