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開在冬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章 朔縣攻防戰,我在抗日賣軍火,海棠花開在冬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朔縣,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其軍事地位重要,歷史上是塞上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它南控陽方——寧武關隘,北固洪濤山要塞,西靠管岑山脈為屏,東連廣闊的大同盆地。
在抗日戰爭中,朔縣經歷了慘痛的“九二八朔縣慘案”。1937年9月28日(農曆八月二十四),侵華日軍攻破朔縣城,進行了長達三日的屠城。這段歷史是極其慘痛的,朔縣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難。“九二八朔縣慘案”也成為抗日戰爭中的重大血案之一,它見證了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罪行。
在第二縱隊向大同煤礦發起進攻的同一時刻,戰火也在朔縣迅猛地熊熊燃起。
朔縣古城建於元末明初,城牆周長八里,有四座城門,分別是東門“文德”、南門“承恩”、西門“武定”和北門“鎮塞”。
日軍在放棄了部分駐軍人數稀少的據點和縣城之後,將目光聚焦在了朔縣。他們妄圖在此處構建起堅不可摧的防線,於是在朔縣城牆防禦的基礎上又在城內外大肆修建防禦工事。
在短短几天的時間裡,城牆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一個個火力點。這些火力點分佈密集,相互交錯,形成了嚴密的火力網,彷彿一張張猙獰的血盆大口。
城外,一座座由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的碉堡矗立著,堅固無比。碉堡的射擊孔陰森寒冷,透出令人膽寒的殺意。
而在碉堡之間,是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戰壕和交通壕。這些戰壕和交通壕蜿蜒曲折,宛如一條條潛伏在大地上的巨蟒。
為了儘快完成這些工事,喪心病狂的日軍強徵了朔縣周圍的老百姓。那些無辜的百姓,在日軍的刺刀和皮鞭下,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來到這充滿苦難和危險的地方。
日軍士兵面目猙獰,揮舞著手中的武器,惡狠狠地逼迫著老百姓們幹活。老弱病殘也未能倖免,稍有遲緩便會遭到毒打。百姓們在烈日下揮汗如雨,飢餓、疲憊和恐懼籠罩著他們。
“快點幹!不許偷懶!”日軍軍官聲嘶力竭地吼叫著。
許多老百姓身體虛弱,不堪重負,倒在地上。然而,日軍卻毫無憐憫之心,直接將他們拖走,生死未卜。
在這片悲慘的景象中,朔縣的大地在哭泣,百姓們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憤和痛苦。
第一縱隊司令劉凱旋在仔細研究並總結了偵察部隊送來的關於朔縣的詳盡情報後,目光堅毅地緊盯著作戰地圖,沒有絲毫的猶豫,果斷且堅決地下達命令:“蘇振國,此次攻打朔縣的重任交予你,由你負責指揮一旅和二旅十四團,還有二旅重炮十三營,務必全力出擊,一舉拿下朔縣!
據可靠情報,朔縣守軍的主力乃是第26師團的獨立第13聯隊,另外還摻雜著一些從應縣、平魯、山陰抽調出來的守備隊,總計約5100人左右。
除此之外,還有偽晉北自治政府的軍隊約3300餘人,這些人主要由當地的武裝力量、警察,以及被收編的其他偽軍構成。他們的戰鬥力極其薄弱,武器裝備也十分低劣,與我們英勇善戰的部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但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做好充分的戰鬥準備,以雷霆之勢攻克朔縣,讓敵人知道我們的厲害!”
吳志強,你率領二旅三團 十三團在朔縣城南窯子頭一帶修築防禦工事,做好阻擊南面增援之敵的充分準備!”
“是!保證出色完成任務!”蘇振國和吳志強齊聲有力地回應。
蘇振國接收命令後帶著警衛員悄然靠近朔縣。他趴在草叢中,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著城牆上的情況。
只見城牆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火力點,黑洞洞的槍口陰森地指向城外。城牆外,一座座碉堡矗立,混凝土的外壁顯得堅固無比。
環繞碉堡的是縱橫交錯的交通壕,壕溝裡隱約可見敵人的身影在穿梭。他表情嚴肅,目光專注,心中默默估算著敵人的防禦力量,思考著進攻的策略,準備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制定最佳方案。
回到臨時指揮部後蘇振國旋即迅速集結部隊,有條不紊地進行作戰部署:“同志們,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拿下朔縣,根據我的觀察日軍主要工事和守備力量都在城北!我的想法是我們就從城北發起主攻,城北日軍的工事和碉堡的守軍恐怕得有1500人以上。日軍的碉堡和城牆上的火力點是抵擋不住我們122 152毫米重炮的轟擊的。利用我們強大的炮兵和坦克部隊摧毀日軍的工事後再進攻城內,儘量把日軍消滅在城外。打巷戰可是最不划算的。
我命令: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