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迅愛吃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章 年的第一場雪,大明慈父朱祁鈺,小迅愛吃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師。

漫天雪花紛飛,落在紫禁城的屋簷上,整整一夜的大雪把這裡染成了白色。

紅牆、綠瓦、黃瓦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彷彿給這座莊嚴的建築披上了一件白絨絨的襖子。

乾清宮,朱祁鈺站在殿門口,陣陣白氣從他的口中撥出來,宛如一道道利劍。

此時,似乎是害怕朱祁鈺凍著,王誠提著一個暖手爐過來,雙手恭敬地奉上去。

這個手爐是銅製,裡頭燒著木炭,熱氣從內而外冒了出來,溫暖著朱祁鈺的手。

王誠表情有些擔憂地說道:“陛下,今日京師下了大雪,天氣寒冷,您還是到殿裡頭歇息吧,莫要凍著了!”

朱祁鈺捧著手爐,說道:“這才不過初冬時節,居然下了這麼大的雪。”

王誠沒有停頓,下意識回答道:“陛下,大明的冬天不是一向如此,去年也是這時候開始轉寒。”

朱祁鈺並沒有回話,去年他還沒有穿越過來,自然不知道具體的情況。

但對於這樣的天氣,朱祁鈺倒是熟悉得很,這可是著名的小冰河時期。

這一時期,極端的天氣所帶來的寒意,伴隨著各種自然災害,以及糧食減產,都是明朝滅亡的誘因之一。

嚴格意義上,小冰河期其實是從元朝末年開始,貫穿整個明朝,一直持續到清康熙年間。

這段時期內,最寒冷的時間段正是明朝末年,區間大概在1600年到1650年之間。

整個災難大概是從弘治末年開始變冷,萬曆年間變得明顯起來,崇禎一朝達到了災變的高峰。

據氣象學家竺可楨教授的《中國近代五千年未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得出,這是華夏的第四個寒冷期,同時也是溫度最低的那一個。

明朝一共276年,其中有史書記載的自然災害高達1101次,可謂是多災多難。

明亡於小冰河期,這個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極端的天氣確實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朱祁鈺走入殿內,他繼承了冉閔的體質,並不害怕這點寒冷。

但如果朱祁鈺不回去,那王誠這些陪伴身旁的近侍太監也只能跟在身邊。

為了照顧凍得發抖的小太監,朱祁鈺回到暖和的大殿裡面,開始處理公務。

朱祁鈺的學習能力很強,再加上冉閔模板裡那些記憶的指引,他已經可以熟練處理政務了。

這時候,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英前來覲見,帶來了今天的奏摺。

朱祁鈺望向金英,笑著說道:“金大璫,有勞你辛苦送奏摺過來。”

金英聞言面露惶恐狀,忙俯身行禮道:“陛下,這不過是臣的分內之事,您這般說是折煞臣了。”

說罷,金英再度行了一禮,作為歷經數朝的老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位置。

眼見朱祁鈺和金英寒暄完畢,王誠對著金英說道:“師傅,小子給你請禮。”

金英見狀微微點了點頭,然後吩咐一起來的小太監遞上批紅的奏摺,給朱祁鈺審閱批覆。

在不少人印象裡,明朝太監能權傾朝野、禍亂皇朝,還出了許多著名的宦官,比如魏忠賢、王振和劉瑾等。

除了皇帝的寵幸以外,這些宦官還掌握皇權重要的組成部分——批紅權。

這一切,還要追溯到號稱“女中堯舜”的張皇后,是她作出了改變朝堂格局的決定。

宣德十年,明宣宗留下“大事白皇太后行”的遺言後離開人世,新皇帝朱祁鎮不滿八歲,無法理政。

彼時,成為太皇太后的張氏不願垂簾聽政,只能將朝政處理流程變革為“票擬批紅”。

這個流程,大致是地方或者朝堂各部司將事務整合成奏疏,遞交至通政司初步處理,再將奏疏轉遞給司禮監。

司禮監根據所涉事項的複雜度進行分類,其中簡單的事務,會直接轉給對應的部司處理。

那些較為複雜的奏疏,則移送至內閣,由內閣大學士給出處理意見。

內閣初步處理後,一般會把奏疏和處理意見轉至對應執行的六部。

如果六部不同意內閣的意見,也會針對性的給出自己的看法,這一步驟叫“部覆”。

最後,內閣根據“部覆”附署正式的處理建議,通常是夾一張字條在奏疏中,這就是“票擬”。

內閣票擬後的奏疏會回到司禮監,由皇帝或者司禮監的太監對內閣的票擬給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決定。

如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戰爭之父

美女殺手

獸血再次沸騰

文曌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