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0章 靖難功臣的時代過去了,從西周建立千年世家,花非花月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90章 靖難功臣的時代過去了
即墨。
呂產望著傳到侯國之中的詔書發著呆,這封詔書對即墨呂氏實際上沒什麼影響。
但是他這個人有些任俠風範在身上,比較講義氣。
公車上書是他組織的,靖難之役他是領袖之一。
結果……
關東列侯現在的確是富貴至極了。
一場靖難之役得到了三代的安穩,大概大部分人都很是滿意吧,畢竟戰場之上拼死拼活的就是為了延續家族的富貴。
但是呂產有些難過,甚至比他離開長安,回即墨種花時還要難過,元從諸勳徹底被排斥出朝廷權力核心了。
更可怕的是,皇帝給了靖難功臣太好的待遇,世襲罔替,大大削弱了流動性列侯們頭上一直懸著的那把劍被拿走了。
失去了權力的追求,失去了維持富貴的動力,結局如何顯而易見了,人的惰性就在這其中開始升騰。
呂產是劉詢的親舅舅,所以面對劉詢的選擇還算是剋制,但是其他人可就沒這麼好說話了。
甚至有列侯直接不滿道:“皇帝這是什麼意思,是懷疑老夫的忠心嗎?不如直接把老夫的心剖出來,看看是不是一顆碧血丹心!”
有的列侯憤怒道:“拼上性命奉天靖難,最後社稷卻到了宗戚和士人手中,到了這些沒有出力的人手中,這難道是公平的嗎?”
所謂千人千面。
有人憤怒就有人安撫:“靖難本就是為了大漢的社稷存續啊。
現在大漢社稷蒸蒸日上,我們獲得了幾代的富貴,這難道不是最好的結局嗎?”
這種帶著一點自我麻痺的思想逐漸蔓延到了整個群體之中。
是啊。
這不就是靖難的初心嗎?
從什麼時候開始忘掉了這些東西呢?
就是從第一次覺得有些不公平開始,從第一次覺得受到懷疑開始,但皇帝終究沒做什麼。
元從諸勳百年來消失了幾十家,若是讓那些消失的家族來評價,他們一定會給予皇帝最大的感激。
因為世襲罔替的誓言,對於注重祖先聲名和香火的大漢人來說,還有什麼承諾比傳承宗廟更重要的呢?
“就這樣吧。”
“不到關中做那三公九卿也沒什麼。”
“我等是關東之人,就在關東之地,為朝廷鎮守。”
“鎮守一百年,五百年,八百年,直到天命的終結。”
這些聲音在各處響起,最後匯聚到了長安。
時間總是在匆匆忙忙之中走過。
劉詢忙著處理各種國家的政務,經歷了短暫的三年沒有天災的日子後,無論是關中還是關東,又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天災。
幸好朝廷已經不是剛剛靖難結束時的疲敝之態,在劉詢君臣的治理之下,大漢的國力在快速的復甦著。
古典國家就是這樣,不需要花費數十上百年去彌補科技代差。
在人可以決定一切的時代,只要君主有能力,王朝內耗不嚴重,人口沒有少的離譜,一個國家只需要十年就能從衰微一躍而起,成為一個空前強盛的帝國。
劉向不僅僅做了廷尉,劉詢要用刑律治國,非常看重他,為他升任了御史大夫。
三公之一,位極人臣!
他精通刑律之道,處事公正,在民間的聲望很高,他嚴肅的用刑律來規範官員的行為,整肅吏治,查糾了一大批不法的官員。
但他不是酷吏。
即便是最嚴苛計程車子也不能稱呼他為酷吏,他的大部分判決都非常符合道德觀念,起到規範社會風氣的作用。
他執法只是嚴格卻並不酷烈。
在元封十二年的時候,劉向上書皇帝道:“關東三年之內經歷了三次天災,貧苦的百姓於是不能按時的繳納賦稅。
陛下您的恩典就像是天上的太陽一樣,下旨免除了十八個郡縣的賦稅,但是奸惡的胥吏卻依舊在矇騙百姓啊。
依舊強迫他們交稅,百姓不得不變賣僅存的口糧之田,徹底失去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豪強就這樣作大了,踩著百姓的骨肉和鮮血,侵蝕著大漢的根基和底蘊。
如果不加以控制,大漢的滅亡恐怕就在不遠的將來了。”
劉詢曾經被囚禁在膠東國中,廢為庶人,每日醒來就擔心自己被劉旦殺死,見慣了人間冷暖,知曉那些奸惡的胥吏對百姓來說有多麼的恐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