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九章 賢相決事——李峴,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徐夏半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峴,字延鑑,祖籍隴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玄孫,吳王李恪曾孫,信安郡王李禕第三子。門蔭入仕,歷經三朝,一生歷任多州刺史,兩度出任江陵尹,多次擔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書,七次擔任專門大使,歷任要職,多有功績,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冊封梁國公。居官有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氣不阿,病逝時年五十八歲,圖形凌煙閣。

李峴,樂於結交地位低下的賢士,少年時就十分有政治才幹,二十歲的時候,曾經跟大智禪師學習佛法,志向遠大、刻苦修行,禪師告訴他:“你應該為國家盡力,緣分不在此處。李峴父親信安王李禕軍功卓著,因此依靠祖上的功勳,李峴從左驍衛兵曹做起,後改任太子通事舍人、鴻臚丞、河南府士曹,直至多次擔任高陵令,以處理政務有方而文明,破格提升為萬年縣令、河南少尹、魏郡太守,召入任金吾將軍,升任將作監,改任京兆尹,所任各職政績顯著。

玄宗每年都去溫湯臨幸,所過之處都大肆進貢珍玩以向皇帝獻媚,只有李峴不獻珍玩,皇帝以為他與眾不同。楊國忠派人騫昂、何盈揭發安祿山造反的陰謀,讓京城的官捕搜查他的府邸,搜到安岱、李方來等與祿山謀反的證據,將他們勒死。安祿山發怒,上書為自己辯解,皇帝害怕發生事變,將李峴貶為零陵太守出京,併兼任御史中丞,荊州等五道副元帥、採訪使。長安陰雨連綿六十幾天,宰相楊國忠憎恨他不依附自己,便把雨災歸咎到京兆尹李峴頭上,因此出任長沙太守,李峴走後,京城的糧食價格飛漲,百姓們都說:“想使米粟賤,莫過追李峴。”他理政時就是如此深得人心,永王當時任江陵大都督,暫時授予李峴為長史。

肅宗朝致力於收求傑出的人才,以肅清禍難,李峴被召見於皇帝在外駐停的地方,肅宗下詔,拜李峴為扶風太守,兼御史大夫,不久改為鳳翔太守又兼御史中丞。皇帝駕臨,知側近兵馬糧料,加授尚書左丞,仍然管理鳳翔縣的事物,等到皇帝回到京城,改授他為禮部尚書,下制說:“銀青光祿大夫、守禮部尚書李峴,為軍隊提供糧餉周到豐厚,開創事業取得成就,可任命為光祿大夫,行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梁國公。”

李峴,有兄長李峘、李嶧。李峘跟隨太上皇李隆基,李峴在靈武擁戴肅宗,因為爵官一樣高,同時都是御史大夫,一起處理御史臺的公務,又在一張制文下封國公;李嶧是戶部侍郎、銀青光祿大夫,兄弟三人都住在長興裡的府邸,門前列三戟以示尊榮。朝廷下制說:“李峴在朝中德高望重,在宗室裡又是忠誠之臣,可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為宰相,當時的宰相還有呂諲、李揆、第五琦等人,但李峴名望最高,所以軍國大事,諸公不敢多言,都由李峴決斷,呂諲等人對此都有怨恨。

宦官李輔國判行軍司馬,暗中派官員打聽民間的是非,稱為察事。忠誠善良的人遭到誣陷的接連不斷,有事申訴,朝中個官署不敢違抗。御史臺、大理寺關押的重要犯人,還未審訊審判結束,訟詞就被追到銀臺,不問罪行輕重,一時全部釋放,無人敢於違背。他每天在銀臺門處理天下政事,需要決定時,就稱皇帝頒下制敕,宮中的符印,進出都佩戴在自己身上,即使有敕書,需要李輔國簽署,然後才能施行。

等到李峴為相時,在皇帝面前磕頭直言李輔國亂政專權,皇帝於是醒悟,賞識李峴的正直,革除了這些弊端。李輔國因此辭去行軍司馬,請求任原官,察事等被停止,此後詔書不由中書省而發出,李峴必重新審查。李峴對抗宦官專權,將敕文發制權重新收歸中書省,李輔國由此深恨李峴。

鳳翔七馬坊的押官,起先行盜賊舉動,搶劫平民,州縣官衙不能制止,被天興縣令知捕賊謝夷甫擒獲處決,他的妻子告狀為夫伸冤。李輔國從前曾擔任飛龍使,偏私其人,為他上訴,下詔監察御史孫鎣審理這個案子。孫鎣開始判決謝夷甫無罪,他的妻子又來上訴,下詔令御史中丞崔伯陽、刑部侍郎李曄、大理卿權獻三司審問,三司審訊的結果與孫鎣相同。他的妻子申訴不已,下詔令侍御史毛若虛再次審問,若虛判謝夷甫有罪,又說崔伯陽三人徇私,沒有依據事實判決。崔伯陽大怒,派人去召見毛若虛,話不投機,崔伯陽想上奏此事,毛若虛已經先騎馬覲見,向肅宗告急,皇帝說:“我知道了,卿出去吧。”毛若虛說:“臣出去就要死了。”皇帝因此留他在簾內。過了一會,崔伯陽來到,肅宗詢問,崔伯陽極力說毛若虛順從權幸意旨,附會宦官,皇帝發怒,將他斥責而出。

崔伯陽被貶端州高要尉,權獻被貶為郴州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道雷修

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