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章 日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徐夏半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倍仲麻呂,朝臣姓,安倍氏,漢名晁衡,字巨卿,中日文化交流傑出的使者。日本奈良時代的遣唐留學生之一,入唐後到訪地一說長安,一說洛陽,因“慕中國之風”而不肯離去,於是改名晁衡,長留大唐,在長安辭世,並埋葬於長安,時年72歲。

阿倍仲麻呂,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呂,亦名朝臣仲滿,入唐後改名晁衡,生於奈良附近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船守,官拜中務大輔,位至正五位上。仲麻呂天資聰敏,自幼勤奮好學,尤其酷愛漢文學,生活在中國唐朝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威遠播的時代。鄰國名人學士紛紛來唐學習,日本在大化革新後,學習唐朝先進文化的熱情更高,他們不顧當時海上交通的艱難險阻和巨大犧牲,不斷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學生。日本政府決定派遣以多治比縣守為首,由557人組成的第八次遣唐船,十九歲的仲麻呂被舉為遣唐留學生。

仲麻呂隨多治比縣守大使一行,從難波起航,向中國大陸進發,同行的著名留學還有比仲麻呂長三歲的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玄昉等人。仲麻呂和吉備真備同乘一船,渴望入唐學習先進文化的共同理想,使這兩個青年人立刻結為好友。到達了他們日夜嚮往的唐朝都城,到訪地一說長安,一說洛陽。

唐玄宗至東都,該批遣唐使於九月底抵達洛陽城,在紫微城應天門受到唐玄宗的接見,儲光羲《洛中貽朝校書衡,朝即日本人也》:“萬國朝天中,東隅道最長。”天中:指洛陽,唐朝的東都。古代認為北斗星是天之正中,洛陽居北斗星下為地之正中,玄宗前期多居洛陽接見各國的朝拜。如唐·許渾《洛中游眺貽同志》:“康衢一望通,河洛正天中。”由此進一步印證了該批遣唐使來洛陽朝見的史實。阿倍仲麻呂到洛陽後,唐玄宗李隆基賜他在國子監和中國的王公貴族子弟一起學習,他先在東監學習,後來去了西監。

阿倍仲麻呂慕中國之風不肯離去,於是改姓名為晁衡,在到達大唐後不久,仲麻呂就入了國子監太學,這是教育貴族子弟的高等學府。學生攻讀的重點是禮記、周禮、禮儀、詩經、左傳等經典,畢業後參加科舉,只有少數優勝者才能出仕任官。仲麻呂聰敏勤奮,成績優異,太學畢業後參加科試,一舉考中進士,仲麻呂作為一個外國人,取得進士的桂冠,說明他的學識確是出類拔萃的。

仲麻呂和唐朝著名詩人王維、李白、儲光羲等都有過親密交往,儲光羲對他十分讚賞,曾寫詩《洛中貽朝校書衡,朝即日本人也》相贈,儲光羲的詩名在當時也因晁衡而遠播於東瀛,並被供奉於日本京都的詩仙祠中,晁衡曾經送給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很受感動。

酷愛中國文化的阿倍仲麻呂,不以自己的成就為滿足,為了繼續深造,他決心留在長安而暫不回國,仲麻呂的才華很快得到朝廷的賞識,不久他被任命為左春坊司經局校書,職掌校理刊正經史子集四庫之圖書,輔佐太子李瑛研習學問。左春坊司經局校書,這是一個被人羨慕、很有前途的職務。後來,擢任門下省左補闕,職掌供俸、諷諫、扈從、乘輿等事。阿倍仲麻呂擔任這個職務,使他在宮廷中經常有接觸唐玄宗的機會,因而他的學識進一步得到器重,以後不斷升官晉爵。

阿倍仲麻呂,不僅學識淵博,才華過人,而且感情豐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詩人,他和唐代著名詩人名士,如李白、王維、儲光羲、趙曄、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

仲麻呂歸國時,傳聞他在海上遇難,李白聽了十分悲痛,揮淚寫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詩篇:“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詩人把仲麻呂比作潔白如碧的明月,把他的死,比作明月沉碧海。因為是明月沉碧海,所以天愁人哭,萬里長空的白雲,剎時間也變得灰暗陰沉,一片愁色籠罩著天地人間。詩中感情充沛,深刻表達了兩人的誠摯友誼,成為中日友誼史上傳誦千年的不朽名作。仲麻呂回到長安後看到李白為他寫的詩,百感交集,當即寫下了著名詩篇《望鄉》:“卅年長安住,歸不到蓬壺。一片望鄉情,盡付水天處。魂兮歸來了,感君痛苦吾。我更為君哭,不得長安住。”

和大詩人、尚書右丞王維也有莫逆之交,當他歸國前夕,王維贈給他的送行詩《送秘書晁監還日該國》,充分表達了他們兩人的深厚友誼: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里若長空。向國惟看日,歸帆但信風。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王維還專為此詩寫了很長的序文,熱情歌頌中日友好的歷史以及仲麻呂的過人才華和高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道雷修

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