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文德皇后——長孫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徐夏半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孫氏,祖籍洛陽,小字觀音婢,其名於史無載,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后,唐高宗之母。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十三歲嫁李世民,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及其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援,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冊封為皇后,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後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崩逝於立政殿,年僅三十六歲,諡號文德皇后,葬於唐昭陵,李世民譽之為“嘉偶”、“良佐”並築層觀望陵懷念。嘗著有《女則》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僅存《春遊曲》一首。
長孫皇后,父親長孫晟是右驍衛將軍,母親高氏是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長孫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長,在孝文帝改革時,賜姓長孫。長孫家族作為皇族宗室,從北魏至隋以來能人輩出,可謂“門傳鐘鼎,家世山河”。長孫氏的父親長孫晟有一箭雙鵰的美譽,且在軍事外交上也頗有建樹,長孫晟長期處理隋與突厥的關係,曾使計分化突厥,對突厥分裂有極大貢獻。突厥之內,對長孫晟非常敬畏,聽聞他的弓聲,認為是霹靂,見到他騎馬,認為是閃電,因此,長孫晟家得到霹靂堂的稱呼。
長孫皇后是長孫晟的幼女,對於這個小女兒的婚事,長孫家族非常上心,伯父長孫熾十分欣賞當時唐國公李淵,睿智大氣的妻子竇氏,竇氏年幼時曾勸說舅父周武帝宇文邕,為了北周大局優待突厥皇后。長孫熾認為竇氏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子,必然會教出出色的子女,因此勸說長孫晟為年幼的長孫氏與唐國公家結下姻親。然而,在婚約定下後不久,長孫晟便去世了,隨後長孫兄妹與母親被同父異母兄斥還舅家,幸運的是,長孫氏的舅父高士廉對待妹妹及其一雙兒女非常優厚。
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少時好友,高士廉見李世民非常人可比,又知曉長孫氏幼年時的婚約,便在長孫氏父喪期滿後,就開始促成此事,將長孫氏許配給他。於是,13歲的長孫氏,便在這豆蔻之年與時年十六歲的李世民完婚,從此開始了與李世民互愛互信,相知相伴的一生。婚後,長孫氏曾歸寧於永興裡,舅父高士廉的妾室張氏在長孫氏住的房舍外面看見了一匹大馬,此馬高二丈,鞍勒都在,張氏驚懼,將此事告知高士廉。高士廉請人占卜,顯示遇坤之泰,內陽外陰,內健外順,顯示天地之交。占卜之人說“龍是乾的卦象,馬是坤的卦象,女子處於尊位,居於中正之位卦象顯示,這個女子貴不可言”。高士廉聽後心中歡喜,“親戚知者,鹹敬異焉”。
歸寧後不久,隋煬帝發動第二次徵遼戰爭,李世民的母親竇氏隨擔任督糧官的丈夫李淵出征,在涿郡意外病倒,隨軍的李世民衣不解帶地照顧母親,可是竇氏仍不幸過世。楊玄感謀反,同謀兵部侍郎斛思政逃亡遼東,與其交好的高士廉被貶外放,一方是生身母親,一方是情同慈父的舅父,正在新婚燕爾的小夫妻遭到了極大的打擊。二人在逆境中互相安慰,扶持激勵彼此,關係越加融洽。
唐國公李淵遷右驍衛將軍,奉詔為太原道安撫大使,楊廣敕李淵為太原留守。李世民和長孫氏夫妻二人也隨父親就任而居太原,既沒有婆婆的指導,也不見妯娌的幫襯,太原留守的次媳,年僅十七歲左右的長孫氏,自然而然地承擔起唐國公府的當家主婦一職,在公公的信任支援和丈夫的愛護包容下,長孫氏度過了幸福的太原時光。當長孫氏在太原附近出資修建了玄中寺,並於寺中聆聽鐘聲時,李唐家的聲望和長孫氏的仁德也隨著仁寺鐘聲傳揚,平和的在太原郡百姓心中紮下了根。
隋末暴政,民怨沸騰,各地反隋勢力紛紛揭杆而起,群雄紛爭,李家舉義旗很快便異軍突起,入主長安,先奉代王楊侑為隋帝,改當年年號為義寧,李世民被封為秦國公,次年改封趙國公,長孫氏隨丈夫李世民先後為秦國夫人和趙國夫人。
李淵受禪登基為帝,國號唐,改元武德,李世民受封秦王,長孫氏亦隨之受冊為秦王妃。建唐之初,天下未平,李唐勢力範圍仍很小,作為主帥,李世民常常出征在外,但期間子女的誕生給夫妻倆帶來了不少喜悅,長孫氏在牽掛夫君之餘,也盡力為夫君免除後顧之憂。作為秦王妃,長孫氏依舊孝事李淵,深得皇帝公公的認可,李淵以過繼早夭嫡子李玄霸為名,將長孫妃親生兒子李泰直接晉封為衛王、上柱國。
秦王李世民征伐四方,先後討平了薛舉父子、劉武周、宋金剛、竇建德和王世充,受封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此時的秦王李世民身兼數職,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