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唐嫡長子——李承乾,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徐夏半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徒並度人入道,以期冀蒙福佑,卻被長孫皇后斷然拒絕。承乾不敢將請求大赦一事上奏,只告訴了自己的太子詹事房玄齡,朝臣聞之紛紛懇請大赦,雖然長孫皇后最終還是拒絕了大赦一事。但唐太宗卻另闢蹊徑,下令重修了三百九十多座廢棄寺廟以此為愛妻祈福,然而如此感人肺腑的夫妻之情、母子之情,卻終究還是沒能從死神手中奪回皇后的生命,長孫皇后崩於立政殿,享年三十六歲。

,!

李承乾的嫡長子李象出生,因為皇孫誕育之喜,唐太宗詔令天下見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內外官職事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各加勳官一轉,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於東宮。李承乾集諸官臣及三教學士於弘文殿,進行了一次極為成功的佛道儒三教學術交流,不僅太子本人“怡然大笑”,與會諸人也是“合坐歡躍”。

唐太宗下詔令東宮置崇文館,崇文館為貞觀年間,唐太宗專為太子李承乾所設定的學館,崇文館中的學士掌東宮經籍圖書,以教授諸生,但凡課試舉送,皆入弘文館。不過這時候,李承乾隨著年歲既增再加上患了足疾,開始叛逆起來,於是唐太宗“搜訪賢德,以輔儲宮”,先後挑選了十餘位老臣、名臣出任東宮輔臣,如於志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徵等,又令劉洎、岑文字與馬周遞日往東宮,與太子承乾談論。

然而這些諫臣們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適合李承乾,一味的進諫是否能夠將承乾已經出現偏差的行為糾正過來?因為通觀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人的勸諫就能發現共同點——這三人幾乎是比著上疏,而且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兇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最後卻根本得不到期望中的效果。

李承乾不過蓋個房子,于志寧便上疏批評他過於奢華;李承乾和宦官玩樂,于志寧又上疏批評他,甚至將他比作秦二世。相比之下,孔穎達更是激烈,他只要覺得李承乾一有不對的地方,就立馬犯顏直諫,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勸說過孔穎達,認為太子年齡既長,不宜總是當著面痛加批評指責,而孔穎達卻表示我這樣做“死無所恨”,結果是“諫諍逾切,承乾不能納”。至於張玄素,那更是無時無刻不諫,言語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聽他的,至於結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

李承乾寵幸一名“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樂人,並稱他為‘稱心’,唐太宗聞之大怒,將稱心殺死,李承乾非常傷心,在宮中為自己死去的男寵立室,讓宮人日夜祭奠。李承乾在宮中為稱心樹冢立碑,並贈予官職,並經常為稱心而哭泣流淚,自此,李承乾與父皇之間的隔閡更深了。李承乾私引突厥群豎入宮,再次惹來於志寧的上書,雖然李承乾因為害怕父親知曉而只敢偷偷地暗著來,然而世上並沒有不透風的牆,自己的兒子究竟在做些什麼,唐太宗心裡自然一清二楚。

於是,唐太宗下令讓李百藥等人侍講於弘教殿,並囑咐杜正倫要時時規勸太子注意言行,結果杜正倫在幾次規勸無效後,便把太宗的話告訴了承乾,承乾一怒之下抗表聞奏,唐太宗對此十分不滿,質問杜正倫“何故漏洩我語?”於是,將杜正倫貶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後來又因承乾謀逆一事,將之流放驩州。唐太宗駕幸洛陽,李承乾監國,尚書右僕射高士廉攝太子少師,唐太宗又命三品以上的嫡子皆出仕東宮。

魏王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唐太宗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先是賜“物萬段”,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格,於是唐太宗乾脆下詔取消了太子出用庫物的限制。李承乾上表推辭,唐太宗答道:“汝家之冢嫡,國之儲兩,故有斯命,以彰有殊。……勉思守道,無煩致謝。”

唐太宗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而此時的李承乾對宮中的一名太常樂人大加寵幸,唐太宗知道後自然將之收殺,結果承乾悲痛之下一連幾個月稱病不上朝,甚至對屢屢勸諫他的張玄素等人意欲痛下殺手。然而就算是承乾胡鬧成了這樣,唐太宗也不曾動過廢太子的念頭,甚至煞費苦心地將魏徵任命為太子太師,此舉的目的就是意在告訴眾人,他是絕不會廢掉承乾這個太子。

魏徵病重,唐太宗親自帶著太子與衡山公主到魏徵的府邸探望,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上表稱:“皇太子及諸王,陛下處置,未為得所。太子國之本也,伏願深思遠慮,以安天下之情。”唐太宗則答道:我知道愛卿你的意思,我的兒子雖患腳疾,可依然是嫡長子,我怎能捨棄嫡子而立庶子呢?”。通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道雷修

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