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禍亂朝政——楊國忠,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徐夏半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和城後閉壁不戰,加之唐軍長途跋涉,糧草不支,遭受瘴疫之苦,水土不服,結果唐軍全軍覆沒。楊國忠再次遮掩敗績,仍偽造捷報上書朝廷,但寫史的人因為極端厭惡楊國忠而誇大了唐朝的損失,把李宓寫成了死在南詔,並將唐朝損失的人數誇大為七萬、十萬等多種說法。實際唐朝損失人數遠少於此數,且高適《李雲南徵蠻詩》記載李宓在徵南詔之後返回了長安,“歸來長安道,召見甘泉宮”。

,!

最終,兩次“天寶戰爭”皆以南詔的勝利而結束,南詔不僅背叛唐王朝,投靠吐蕃,還降服了周邊的尋傳蠻和驃國,並趁機北進,佔據劍南的嶲州和黎州。

楊國忠與安祿山,都是天寶年間的新貴,同樣受著玄宗的寵愛。安祿山在朝中對老謀深算的李林甫還算懼怕,而對楊國忠則根本不放在眼裡。楊國忠接替宰相後,看到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但玄宗認為這是將相不和,不予理睬。楊國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奏請讓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以便排斥和牽制安祿山。

玄宗按照楊國忠的意見召安祿山入朝,試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由於事先得到楊貴妃的通風報信,故將計就計,裝模做樣地向玄宗訴說自己的一片“赤心”,贏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讓安祿山當宰相,並令太常卿張垍草擬詔敕。楊國忠知此立即勸阻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他目不識丁,怎能當宰相,如果發下制書,恐怕四夷皆輕視朝廷。”玄宗只好作罷,改任安祿山為左僕射。至此,安祿山與楊國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銳激烈,以至於後來反叛一觸即發,加之楊國忠任宰相後,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終於使安祿山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

安祿山反叛後,玄宗召集宰相商議對策,楊國忠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說:“現在造反的只有安祿山一個人,將領和士兵都不想造反,不過十天,必定把安祿山的頭顱傳送到長安來。”玄宗信以為真,大臣們面面相覷大驚失色。由於安祿山的反叛日趨嚴峻,玄宗計劃御駕親征,下制令太子留守代管國事,又在朝堂上宣佈此事,楊國忠非常恐慌,叫韓國、虢國、秦國三位夫人遊說楊貴妃,讓她口中含土向皇上請命阻止,事情就此作罷。

哥舒翰率兵鎮守潼關,叛軍長久不得進,形勢也向有利於唐軍的方向發展,各地捷報頻傳,令唐玄宗重新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楊國忠不停地在一旁煽風點火,要求唐軍兵出潼關,與叛軍決戰。唐玄宗聽信楊國忠的讒言,由此潼關失守,哥舒翰被擒,河東、華陰、馮翊、上洛的防禦使都棄郡逃跑,各郡的守兵都潰散,戰場形勢急轉而下。

叛軍攻陷潼關,長安危在旦夕,玄宗決定逃往四川避難,當走到馬嵬驛時,將士們又累又餓,加之天氣炎熱,拒絕繼續前進。此時,楊國忠的政敵太子李亨、宦官李輔國和陳玄禮一致認為,除去楊國忠的時機已成熟,於是由陳玄禮出面對將士進行煽動,說這場叛亂全是由楊國忠引起的,殺了楊國忠就可止息叛亂。

這時,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驛站西門外堵住楊國忠的馬頭,向他要飯吃,被激怒了計程車兵們立即上前將他們包圍起來,大喊:“楊國忠與吐蕃謀反!”楊國忠大罵眾人想要效仿安祿山造反,士兵回答說:“國賊就是你,還說什麼別人?”此時,禁軍騎兵張小敬上前,一箭射中了他的馬鞍,楊國忠逃進西門內,軍士們蜂擁而入,將其亂刀砍死。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道雷修

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