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開元名相——張九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徐夏半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齡排序結為宗族兄弟,張說特別親近、看重他,張九齡很高興張說了解自己,所以也願意依傍跟從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皇帝東巡,舉行祭祀天地的大禮,張說親自決定侍從皇帝登山的官員,他多推薦兩省錄事、主書和自己親近的官員代理官職登山,於是特別加以晉級,破格授予五品官職。當初,張說命令張九齡草擬詔書時,張九齡對張說說:“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應該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勞的舊臣排在後面。如果顛倒了順序,指責和批評就會產生。現在登山封禪,廣施恩澤,這是千年—遇的大事。有名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蒙受恩澤,官府中辦理文書的小吏末流卻先被加官晉爵,只是擔心制度出臺之後,天下各地的人會感到失望。現在制訂草表的時候,事情還可以更改,只是希望您仔細研究謀劃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
張說說:“事情已經定下來,荒唐無據的議論,哪裡值得擔心呢?”最終沒有聽從。等到制度出臺時,朝廷內外的人對張說有很多指責。當時,御史中丞宇文融剛掌管田戶租稅的事情,每次向皇帝陳奏,張說多建議皇帝不要聽從他,宇文融也因此對張說不滿,張九齡勸張說對宇文融要有所防備,張說又不聽從他的話,沒過多久,張說果真被宇文融彈劾,罷掉了知政事的官職,張九齡也改為太常少卿,不久調出京師擔任冀州代理刺史。後改授洪州都督,不久又轉授桂州都督,充嶺南按察使。
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彈劾張說,張說被罷相,張九齡也受牽連,張九齡改任太常少卿,奉命祭南嶽及南海,就便歸省。是年秋張九齡回京,仍被指為親附張說,調任外官,出為冀州刺史。張九齡以老母不欲從之任所為由,表請罷官,改任洪州都督。在洪州任上,寫了《在郡懷秋》詩二首,表達了時不能用,憂鬱思歸的心情,其一為:秋風入前林,蕭瑟鳴高枝。寂寞遊子思,寤嘆何人知。臣成名不立,志存歲已馳。五十而無聞,古人深所疵。平生去外飾,直道如不羈。未得操割效,忽復寒暑移。物情自古然,身退毀亦隨。悠悠滄江渚,望望白雲涯。路下霜且降,澤中草離披。蘭艾若不分,安用馨香為。
張說又被玄宗拜任尚書左丞相、集賢院學士,一病不起,終於病逝,他多次推薦張九齡做集賢院學士。張九齡轉任桂州刺史、嶺南道按察使、御史中丞,便道歸省,與家人歡聚,從桂林乘船順流巡行按察來到廣州。
張九齡再次被召入京,擢秘書少監,兼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奉旨代撰敕文,對御而作,不須草稿,援筆立成,深為玄宗倚重,在他的文集中,代皇帝起草的敕文多達114篇,兩次升任他為中書侍郎。
張九齡時已55歲,屢乞歸養,玄宗對他加以重用,並不批准,只是把他弟弟張九皋、張九章就近家鄉封官,以便照顧老母。張九皋後官至廣州都督兼五府節度經略使,張九章後官至嶺南節度使、廣州都督,都是統治嶺南的封疆大吏。張九齡升任檢校中書侍郎,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修國史,主理朝政。
張九齡建議於河南屯田,引水種稻,遂兼河南稻田使,當時范陽節度使張守璉因為副將安祿山討伐奚、契丹失敗,捉拿護送他到京城,請求按照朝廷典章執行。張九齡奏明皇上說:“張守璉的軍令一定要執行,安祿山不應該免除死罪。”皇上特別赦免了他。張九齡上奏說:‘安祿山狼子野心,面有謀反之相,請求皇上根據他的罪行殺掉他,希望斷絕後患。”皇上說:“你不要因為王夷甫瞭解石勒這個舊例,誤害了忠誠善良的人。”於是放安祿山回到藩地。
張九齡加封為金紫光祿大夫,累官封他為始興縣伯,李林甫自己不學無術,因為張九齡的品行被皇帝賞識,心理非常妒忌他,於是推薦牛仙客擔任知政事,張九齡多次說不行,皇上不高興。玄宗被李林甫的讒言所惑,玄宗遂遷九齡為尚書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後來,宰相每次推薦公卿時,皇上一定會問:“節操、品質、度量能夠像張九齡嗎?”然後乘馬,張九齡體弱,常派人拿著笏板,於是設立了笏囊,笏囊的設立,從張九齡開始。罷相後,再因他薦舉的監察御史周子諒彈劾牛仙客,觸怒玄宗,坐“舉非其人”,貶為荊州長史。
在主理朝政時敢於直言向皇帝進諫,多次規勸玄宗居安思危,整頓朝綱。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欲謀廢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時,命宮中官奴遊說九齡,九齡叱退使者,及時據理力爭,從而平息了宮廷內亂穩定了政局,而對安祿山、李林甫等奸佞所為,張九齡更痛斥其非,並竭力挫敗其陰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