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五章 重創黃巢——高駢,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徐夏半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駢,字千里,幽州人,祖籍渤海蓚縣,先世為山東名門“渤海高氏”,唐朝後期名將、詩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出生于禁軍世家,歷任右神策軍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護等職。從南詔手中收復安南全境,並出任首任靜海軍節度使,任內修築大羅城,奠定了現代越南首都河內的基礎,後歷任天平、西川、荊南、鎮海、淮南等五鎮節度使,期間擊退南詔對西川的入侵,並多次重創黃巢起義軍,被唐僖宗加授諸道行營兵馬都統兼江淮鹽鐵轉運使。後因大將張璘陣亡而不敢出戰,擁兵自保,導致黃巢順利渡江、兩京失守,朝廷削其兵權和財權,僅加侍中虛銜和渤海郡王爵號。晚年嗜好裝神弄鬼,重用術士呂用之、張守一等,致使上下離心,為部將畢師鐸所囚殺。

高駢,身為武臣而好文學,為唐憲宗時期名將高崇文之孫,先世乃山東漢族名門渤海高氏,家族世代為禁軍將領,父親高承明也官至神策軍虞候。高駢早年入右神策軍,與同僚周寶過從甚密,待以兄長之禮,年少時為人嚴謹,研習兵書,又喜好文學,常與士人交往,談論治道之理,為神策軍宦官所器重,後累官為右神策軍都虞候。

西北党項族叛亂,高駢率領一萬禁軍戍守長武城,在朱叔明麾下任靈州大都督府左司馬。當時,諸將均未有功,惟獨高駢多次發動奇襲,殺獲甚多,宣宗十分讚賞他,提拔為右神策軍兵馬使。

吐蕃犯邊,懿宗命高駢鎮守秦州,即委任他為秦州刺史兼防禦使,高駢誘降吐蕃將領尚延心及渾末部一萬多帳落,收復了河州、渭州,隨後又出兵平定了鳳林關。

當時,安南都護李琢為人貪殘,斂賦於民,各族人民不堪忍受,於是聯結南詔,合勢侵略安南,佔領交州,唐廷被迫遷交州於海門鎮,並屢次派兵征討,均不能收復安南。經宰相夏侯孜推薦,懿宗任命高駢為安南都護、經略招討使,主持收復安南事宜。高駢抵擋前線後,集結嶺南五管兵力,一面招撫少數民族,誅殺叛軍首領,“一戰而蠻卒遁去”,收復安南都護府轄地。唐廷加其官檢校刑部尚書,以都護府為靜海軍,授高駢為節度使。在征戰期間,高駢考慮交州至廣州間的水路多有巨石阻擋,航運往來不便,於是招募工人役夫,整治江道,溝通交、廣間的物資運輸,自此之後,“舟楫無滯,安南儲備不乏,至今賴之”。

懿宗命令高駢入朝為右金吾衛大將軍,高駢舉薦從孫高潯代他鎮守安南,在中央任職半年後,高駢被調任為檢校工部尚書、鄆州刺史、天平軍節度觀察等使,在天平軍任上,頗有治績,官民稱頌。

唐懿宗駕崩,唐僖宗即位,加授包括高駢在內的重要藩鎮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其成為使相。

南詔進攻巂州,大舉進犯西川,百姓都逃入成都躲避,僖宗於是授高駢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觀察等使,自天平移鎮西川。高駢行至劍州,顧慮到數十萬百姓聚整合都,容易滋生疾疫,於是不顧屬下反對,派使者大開成都諸門,放百姓出城復業,士卒也下城解甲,軍民大悅。當時,南詔正在圍攻雅州,聽說高駢赴任,遣使求和,解去雅州之圍,高駢至成都次日,命步騎五千人追擊南詔軍,在大渡河大破南詔,擒殺其酋長數十人。

戰後,高駢因功進官檢校司徒,在任上刑罰嚴酷,濫殺無辜,並壓制蜀地悍兵“突將”,剝奪他們的職名、稟給,導致突將譁變,高駢帶來的天平軍不能鎮壓,高駢乃佯裝招撫,趁虛將數千“突將”及其家屬屠殺殆盡。另一方面,他築成都府羅城,加強防禦,為防止南詔再度入侵,高駢還在南詔入蜀的要道增修關隘城寨,各派數千兵力守衛,如:邛崍關、大渡河、戎州馬湖鎮平夷軍、沐源川諸城柵。此後,南詔同意和好,不敢再犯,幾年內蜀地較為安定。

高駢徙任檢校尚書右僕射、江陵尹、荊南節度觀察等使。適逢王仙芝、黃巢起義軍轉戰江南,唐廷認為高駢鎮守天平軍時“軍民畏服”,而王仙芝的部屬多為天平軍人,於是任高駢為檢校司空、潤州刺史及鎮海軍節度、浙江西道觀察等使,封燕國公,旋即加諸道兵馬都統、江淮鹽鐵轉運使。

黃巢軍沿長江南岸西進,高駢遣將張璘、梁纘阻擊,大破黃巢,降服其將領秦彥、畢師鐸、李罕之、許勍等數十人,迫使黃巢軍轉由浙江南進廣州。高駢建議派部將張璘率兵五千至郴州堵截,王重任率兵八千至循、潮二州堵截,自己親率萬人翻過大庾嶺至廣州追擊黃巢,等黃巢逃走時,再讓荊南節度使王鐸率兵三萬在梧、昭、桂、永堵截,但朝廷不許。

僖宗進升高駢為檢校司徒、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道雷修

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