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大唐靈藥!
寒江獨釣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章 大唐靈藥!,四合院:我以醫術定乾坤,寒江獨釣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先是說糧食、鹽等大宗交易均由治粟內史管理乃是先王時期商鞅留下的舊制。而在集市上的這些交易中,絕大多數是手工藝產品或是來自農村、林地、漁業等方面的非直接性農產品的互換。這本身並無異常。
但問題出現在大部分交易並非依賴貨幣交易的情況。雖然每個物品都標有價格,實際上最主要的成交方式仍然是物換物,僅使用作為通用硬通貨的秦國的「半兩」進行的交換非常稀少。扶蘇拿出了一個半兩銅錢,想要交易一些桃子,周圍的民眾卻是以一種看他像呆瓜的眼神偷偷盯著他。
賣桃小販上下觀察一番,然後有些疑惑地詢問:\"公子您是給家宅購買補貨嗎?\"
\"不是啦,我只是想嚐嚐新罷了。怎麼回事啊?\"扶蘇略帶疑惑,心裡暗想道:明明寫明桃子三兩一錢,是要騙我的零花錢麼?
\"您這個錢只能買我這裡大約一半的桃籃呢……\"
\"逆天操作啊,你這個誤導標價……\"儘管律令要求必須明確標價,可這樣的手法,實在讓人無法理解和接受……扶蘇眉頭微皺,最後用掉了兩張半兩銅錢,將含籃子裡滿滿的桃子買了下來,然後在他的眼中成為大家眼中待宰肥豬的樣子中迅速消失在人群中。
一段時後,護衛整齊簇擁下,扶蘇的駟駕小車來到了治粟內史府前。隨門侍候官員通報完後,當仁不讓地擔任起治粟內史之職且從前負責水系治理的官員鄭國,匆忙走出迎接;陪同前來的,除了尊崇的太常(禮儀官)胡毋敬之外,還包括掌太史令(文獻與記錄官)之職的董湯三人匯在一起。
一句未盡的客氣話未及說完,當年作為財務主管、如今晉升的平準官以及他的手下便如水流般的檔案呈遞給扶蘇。
扶蘇挑選幾頁重要文件快速翻閱,在對照今天看到的各種異常後推斷得出結論:
秦帝國的隱患已經顯露!
從皇帝陛下完成統一以來,無論是道路規格的相同,還是文字標準一致以及度量衡的標準統一對外幣制也不例外的執行了一套標準化制度。
也就是說,之前在各個國家通用的錢幣,現在只能夠回到重新熔鍊的階段。
秦國的法令堅決要求,全境的百姓都使用秦國出品的“半兩”錢。
其背後的深層次理由在於,秦國多年連續作戰,財政重壓已經超出了其承受能力的極限。
此類舉措,彷彿是當代某國透過干預匯率的方式來維持經濟平衡。
當出現了赤字,就會大規模地印製鈔票,並迫使其他國家的民眾為其承擔財務代價。
這一點,在不同國別間的金幣與錢幣的分量比較上就能體現出來。
像燕和齊的銅幣含銅30克、三個戰國時期諸侯所用的錢幣——\"布幣\"大約也擁有含銅20克;楚的貨幣蟻鼻幣,雖比其它稍輕些,只有約3克,但卻具有以黃金貨幣 \"郢爰\"作為穩定的基準貨幣儲備的價值!
相對地,秦國的\"半兩\"則只是含有大概8克左右的純銅!
肩負起全境廣泛推行半兩幣,並且規定半兩者與之前六個國家使用的老式硬通貨等價交易的背後意義是什麼?
是一種強制性沒收的行為。
隨著大量秦朝“半兩”錢湧入到各個地方的市場之中,其價值急劇下降,通貨膨脹問題變得越發嚴峻,面對這些情況,秦始皇帝又是怎麼回應呢?
方法很簡單:收集全國的兵器,把它們改鑄成為共十二尊的黃金雕塑,以此消耗大量用於流通的金屬,從而間接控制流通領域的銅資源,既削減六國民眾反政能力又回收市面上潛在的財富儲備!
隨後的步驟便是把富豪移民至首都,修建長城、大運河、兵馬坑等重大工程。
各種行動旨在彰顯秦國的權威,同時也是利用權力手段強力拉動經濟的擴張速度,使得貨幣價值能快速得以增強。
對於那些遷移至秦都的數萬名富紳而言,為了確保他們資產的穩定增值,不得不用大舉售賣老家的土地房產,換取秦半兩者。再加之中華民族長期秉持的儲蓄理念使半兩者成為了市面上極稀缺的\"商品\",進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又進一步提升了\"半兩者\"本身的購買能力。
結果便是:
在貨幣變得稀缺與物品卻相對過剩的情形下,一個非常嚴峻的後果出現了——市場出現嚴重的通貨 。
談論貨幣,其實只是小小的金屬片。
當對重要的自然資源,如鹽礦和鐵石等實行國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