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武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去了一趟美國,華娛之大片時代,威武武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戛納電影節現在不僅是世界範圍內最負盛名的電影節,是電影人最想摘得的榮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
所以當初哥倫比亞想要出出價200萬美元直接買斷整個海外版權時,李旭沒有答應,之後讓陶輝建準備人手,帶著《傳染病》參加今年的戛納電影節,力圖將其推銷出去。
任何一部電影都可以到戛納來參展,不過想要參加評獎,就必須是在戛納首映,《傳染病》不需要評獎,所以上門參展推銷自己就行了。
要說的話,李旭在國際上沒什麼名氣,《傳染病》又是他的首部作品,怎麼都賣不到這個價錢,可誰讓這電影在北美拿下了一千多萬的票房呢,而且突破2000萬的可能很大。
除此之外還有法國演員的參演,瑪麗昂·歌迪亞雖然還沒有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但憑《計程車速遞》、《兩小無猜》以及《漫長的婚約》等作品,在法國還是有一定人氣的,所以最大一筆收入來自於法國片商:五十萬美元。
其次是rb片商,也是五十萬美元,那再加上其他國家零零碎碎的,才有了接近二百萬這個數字。
這是一個好訊息,本應該大肆宣揚的,一千多萬甚至接近兩千萬的北美票房,聽起來好像很一般,可要知道,連《十面埋伏》在北美的票房也只有1100多萬呢。
當然,5000萬票房的《英雄》,以及1億多票房的《臥虎藏龍》就不用說了。
更何況,急急忙忙的,比前世提前一個月上映的《無極》,北美票房連100萬都沒有,李旭算是再次在凱子哥臉上抽了一巴掌。
然而問題在於,買下北美版權並負責發行的哥倫比亞好死不死的,用了劍走偏鋒的宣傳方式。
劇情裡不是有一段,陳昆飾演的記者,到處弄虛作假、煽動民意,最後被抓了之後又慫成狗的的情節嗎?那幫傢伙就以這個為看點,很是宣傳了一番,至於具體內容就不多說了,都是美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那套,
這樣一來,李旭就很被動了,媽蛋,我明明是想……這純粹是想挑撥離間呢,以後還能不能好好拍電影了?
這種情況下也只有冷處理了。
不過好歹比在hk強,因為電影黑了一把hk,尤其是世衛組織的成員過來將瑪麗昂接走的時候說,大陸政府提供了疫苗,但港府不同意用疫苗換人,擔心引發連鎖反應……
如果說前面的林家峒搬家世衛組織成員換疫苗還算情有可原,這裡就是完全在黑了,所以《傳染病》只在hk拿到了600萬港幣左右的票房,還被某些媒體大肆抨擊。
這個就不說了,儘管《傳染病》在北美取得的成績,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宣傳,但對圈內人士來說卻不是秘密。李旭的地位因此又高上了一截,在國內拿下破記錄的高票房也就算了,在北美還能拿到僅次於《英雄》的票房,絕對值得投資,更何況……
這就是為什麼rb人會願意拿50萬美元買下《傳染病》版權的原因,那些傢伙的嗅覺想來靈敏,以至於李旭微微有些蛋疼,接下來還要跟這些傢伙打交道的,而且要將糖衣吃掉,炮彈打回去。
不過那還在後面,他得先將最重要的一個演員搞定,才來說其他的。
“怎麼樣,老陶,這次去好萊塢有什麼感受?”從機場出來後,坐進接送的車裡,李旭這麼問著陶輝建。
“電影工業名不虛傳,尤其是特效方面,如果李總想要自己投資一家的話,花費可能會很大,”陶輝建非常直接,“而且盈利前景不高,我記得接待我們的那個曾經說過,好萊塢能盈利的特效公司,只有工業光魔一家,其他的都處在虧損當中。”
“的確,”李旭點了點頭,一點都不介意他的直接,“但是不能不搞,否則的話,我們以後找只能找他們做特效,而他們也會繼續獅子大開口,賣方市場就是這樣。”
“嗯。”陶輝建應了聲,沒有再多說什麼。
這也是他的優點之一,說話很直接,不會拐彎抹角,對自己不懂的事物,絕對不會隨便開口發言。
李旭需要的就是做事的人,只要會做事,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更何況他的業務能力也很不錯。在法國能把片子賣出去,除了之前說過的種種原因之外,也跟他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勾搭上了當時的評審主席王佳衛有關。
到目前為止,他對他都還算滿意。
這次到美國去,一是實地考察下工業光魔等特效公司,為李旭籌備中的大製作做準備,二是對自己挑中的演員進行初次接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