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一生仕途坎坷的詩仙,二鳳大誇讚賞李白的詩篇
思不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章 一生仕途坎坷的詩仙,二鳳大誇讚賞李白的詩篇,震驚!盤點歷史短影片給各朝帝王,思不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次婚姻,再次選擇入贅。”
李世民:武則天?
“……”
以天道為法則,誰取名如此?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的李白已經54歲,叛軍連下洛陽、長安,唐玄宗逃入蜀中,並下詔令諸侯分領天下節度使。”
“永王李璘為江陵郡大都督坐鎮江陵,他廣招人才賢能,李白也是此時進入永王府做了幕僚。”
“志在平定叛亂的李白怎麼也沒想到,這會成為他政治生涯的終點。”
,!
“永王企圖割據江南,遭到唐肅宗的征討,兵敗被殺。”
“李白也因此被關入大牢,險些喪命。在此期間他託人獻詩給曾經的好友,現任淮南節度使的高適。”
“在詩中,李白將高適比作張良,希望能對自己施以援手,但高適因為政治立場無動於衷。後在朝中大臣幫助下免除死罪,發配夜郎。”
899:【我感覺這仨仕途都挺坎坷的……】
:【李白不適合在官場,高適,想救他都沒辦法,立場不對。】
“公元759年,58歲的李白踏上了流放夜郎的旅途,他一路逆流而上,走了大半年才到三峽。”
“三峽水流湍急,行程更是緩慢,心情低落的李白寫下了,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此刻他身處人生的逆境,心情極度憂慮,前途一片黑暗,看不到任何曙光,青絲變白髮。”
“好在李白運氣不錯,遇到了皇帝大赦天下,他高興之餘寫下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
“雖是逃過了流放之苦,但他身背永王逆臣的標籤,終究不可能再被啟用。”
“公元762年,61歲的李白留下最後一首詩,《臨終歌》後便與世長辭。”
……
唐朝。
在時錦初講解的過程中,李白之前位面紛紛記下詩詞,李世民手持李白詩篇目光炯炯,神色間滿是思索。
良久,他緩緩開口:“李白之詩,豪放不羈,如天馬行空,不受世間樊籠所拘。”
“其才情之高,字句之妙,令人讚歎。觀其詩,能感其胸懷壯志,欲攬九天明月,亦能察其對世間永珍之深情。”
李世民微微停頓,又道:“其詩意縱橫,時而飄逸若仙,時而沉鬱頓挫,能將山川之壯麗、人心之幽微盡納其中。”
“每讀之,皆如身臨其境,仿若與詩人共歷其境。”
他放下詩篇,踱步沉思:“然,其詩雖美,卻也稍顯孤高,似與塵世有隔。”
“雖有報國之志,卻未能全然融入朝堂之規。若能斂其鋒芒,或可為朝堂所用,為我大唐盛世再添華章。”
只可惜……
:()震驚!盤點歷史短影片給各朝帝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