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沒有道德就不會被綁架,先秦儒家最初的意義是什麼?
思不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3章 沒有道德就不會被綁架,先秦儒家最初的意義是什麼?,震驚!盤點歷史短影片給各朝帝王,思不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華夏文明是禮儀之邦,但這種禮不應該是標準化的禮。因為當善出現了一個標準,達到這個標準就算善。”
“達不到這個標準就不算善,那就會導致人們只關注形式,而不在乎善與不善。”
“就比如說,我們提倡給老人讓座位是善,但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心理情況也不同,難道不讓座就一定不善嗎?”
“古人常說的事死如生,便拿全部家當做逝世者的陪葬,要為逝者守孝三年,難道做不到就是不孝嗎?”
“我們到底是在追求形式?還是追求仁意的本身?”
“到底需要演出來的善?還是發自內心的善?”
“這就是一個矛盾的地方,我們刻意的強調仁愛,就必然要建立這麼一個標準,但標準的出現,恰恰是對仁愛最大的破壞。”
“就像是祭奠親人時,只有哭才算是忠孝。把酒言歡時,要靠座次來體現禮數。”
“這不就是捨本逐末嗎?”
泡泡桔: 【事實證明:沒有道德就不會被綁架!!!】
鍋包肉: 【倚老賣的老人是真煩人!】
凇茯: 【淚失禁體質表示服了,遇見不講理的人真是,悄悄生悶氣,讓男朋友猜。】
was:【網路上那麼多新聞,火車地鐵公交車等等,道德綁架年輕人讓座,囂張跋扈的時候咋沒見他們那麼老弱!】
網友彈幕言論一出,可見現代年輕人的怨氣,歷朝歷代也沒想到儒家在後世如此不受待見。
而某些不願承認的腐儒則是指責網友,不勁敬不孝不義,對長輩如此無禮著實沒教養!
他們也不會去思考,網友口中的不講理、道德綁架,類似事件新聞那麼多是什麼原因。
究竟壞人變老了,還是老人變壞了?
“我們很難定義什麼才算好,但是劃出一個標準,告訴你只有這樣才算好,只有達到這個要求才算好,那這一定不是好。”
“當然這個情況不止在大清,在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倭、泡菜等國,同樣也出現過相似的場景。”
“比如倭國的武士道精神,泡菜國的敬語文化,他們的核心都是儒家經典,也是一樣的強調禮數、忠孝。”
“對君主或上級也要有絕對的服從,權勢高的、年齡大的就應該對,就算錯了也要對。”
“無權無勢年齡小的就應該錯,就算對了也要錯。到了這種程度,禮真的還算是禮嗎?”
“莊子說過: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在古代帝王想要維持統治,就需要找到一個統御萬民的理由,因此他們只能透過神化皇權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統治時合理性。”
“到了明清時期,神話的方式不再奏效,於是孝道就接替了神化,成為了他們維護法統的工具。”
“只要說出譬如仁愛、忠孝之類的漂亮話,就可以佇立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在這個過程中,有部分儒者成為了帝王的附庸,而另一部分則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瞭解完以上的概念後,才能理解儒家思想的意義,因為內容比較複雜,up主分為先秦儒家、儒家思想的兩個階段講。”
“先秦儒家的本質,或者說儒家思想最初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先秦儒家主要分為孔孟兩派,我們習慣將孔子稱為是儒家思想的開創者,但他自己卻並不這麼認為。”
“在孔子眼中看來,自己只是儒家的傳道者,西周的開國元勳周公才是儒家正統的創立者,也就是周公解夢的那個周公。”
“這是為什麼呢?”
“在西周初期還沒有儒家這個概念,為什麼說周公才是開創者呢?這就牽扯到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這一生沒有留下任何著作,只是整理了詩書,修訂了禮樂,直到他去世十幾年後,弟子才將其口述整理成了《論語》。”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我們要知道諸子之所以能夠形成學派,首先要做的就是說服他人。”
“這個說服他人的主要手段就是著書立作(傳播思想),那孔子為什麼沒有著書立作呢?”
“因為他思想的核心就四個字,——克己復禮。”
段泓798: 【不知道為什麼,天生就嚮往道家,反而當時學論語的時候,那些觀點我都不是很那啥。】
【+1】
【+13…】
初見忘憂: 【不得不說,儒家文化在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