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章 三峽大壩工程專家當代賈詡,70年前的危機是什麼?,震驚!盤點歷史短影片給各朝帝王,思不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為他是保守派,沒想到是我保守了。”

“我國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黃萬里先生,以前建三峽大壩的時候,他是各種反對。”

“他認為如果修建就會被西方國家盯上,成為敵方導彈攻擊的目標。與其當敵人的劍架在我們脖子上,不如我們主動出擊。”

“他提出我們可以把雅魯藏布江的水流截斷,全部引回國內,一滴水都別留給白象國。”

“這樣又安全又沒風險,還可以再造億畝良田!”

“黃萬里:只要不傷共和,其他國家缺水和我有什麼關係?”

張居正:死道友不死貧道!

“……”

老祖宗們:不愧是專家啊!

“……”

sunshe : 【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

【賈詡:主公,我有一計】

【曹操:那也忒負天下人了】

“……”

魚龍舞: 【主公,我有一計!】

【文和,你先坐下事情還沒有糟到這個地步…】

賈詡:“……”

曹老闆:怪尷尬的,後世都知道……

【70年前的危機是什麼?歷史中國工業化蘇聯】

“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人民被熱情鼓舞,感覺幸福的日子很快到來。但沉浸在幸福中的人不知道,剛成立的新中國,可能面臨一場席捲全國的危機。”

老祖宗們:什麼危機?!

“以農業畝產為列,戰國的糧食平均畝產量是216斤,漢朝是247斤。唐朝推廣先進農具和修建水利,畝產增加到334斤。”

“宋朝更進一步達到381斤,明朝時期北方粟麥平均畝產300斤,南方有兩季稻平均畝產達到557斤。”

“清朝推廣了玉米、土豆等作物,平均畝產量比明朝多一些。不過由於技術限制,增加的畝產量非常有限。”

“然而由於清末民國的戰爭破壞,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全國稻穀平均畝產量只有252斤。”

“小麥86斤,雜糧101斤,全年產糧22636億斤,看起來也能湊合是吧。”

越到後面王朝資料出現,靠前的王朝就更震驚於靠後糧食產量,隨著時間發展糧食將大幅度增長。

人口和糧食是重要經濟基礎,皇帝們都很重視這個影片內容,紛紛趕緊命人記下,認真看了起來。

他們有預感這個影片將會新的世界,而聽說清朝引起玉米、土豆等高產作物,想要去美洲的心更加強烈了。

“那我們再來看看人口,學界普遍認為秦朝的人口高峰是2000萬,漢朝是6000萬,唐朝安史之亂前人口達到8000萬。”

“明朝朱元璋做人口普查,結果是6000萬,經過數百年的安定生活明朝滅亡前夕人口過億。”

“清朝免除新生人口的人頭稅,又有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人口大爆發。”

“即便太平天國和西北迴亂造成人口減少,到1900年依然恢復到4億。”

“什麼?!4億人口?!”

“人口大爆發,這清朝的糧食作物種類定然繁多!”

諸天萬界的皇帝們都震驚於清朝人口,要知道現代14億人口基數是國家科技,富裕沒有戰爭的背景下。

而清朝同樣是封建王朝時代,同樣肯定存在戰爭,人口卻能爆發式增長,哪怕人口減少也依然能自然恢復到4億人口。

“人口基數大,增長起來也快,新中國成立前夕,教員發表講話說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現在站起來了!”

“不過有些南方省份還沒有解放,人口普查也不完整,所以學者們推算1949年人口是54億。”

眾皇帝們很快推算完時代背景,秦、漢、隋、唐、宋、明、清、民、新中國。

朱元璋:這個清朝怎麼越聽越不對勁啊…

不會是他想的那樣吧…?

“……”

不可能!絕不可能!

“並且以每年1300萬的增加,我們結合農田畝產和人口規模就能算出來,1949年的人均糧食分配是419斤。”

“這是絕對平均的糧食分配量,事實上絕對平均是不可能的,人均419斤只是理論數字。”

“大部分人的糧食遠比這個數字要低,人口無限增長和糧食產量不足的矛盾,就是新中國的危機。”

“也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希望之魂

不論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