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有當年高祖風範,劉裕為什麼不用“大漢”作為國號
思不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7章 有當年高祖風範,劉裕為什麼不用“大漢”作為國號,震驚!盤點歷史短影片給各朝帝王,思不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裕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是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
“其家族早年隨晉室南渡,長居晉陵郡丹徒縣的京口裡,他出生於晉哀帝興寧元年三月十七日。”
“劉裕家裡貧困,母親在生下他後因病逝世。父親劉翹因無力請乳母哺乳,曾想拋棄他,幸得姨母哺乳養育。”
“長大後,劉裕以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為生,識字不多,還曾因賭博欠賬被抓。”
前朝眾人:6
這樣的人居然能做皇帝?
還是最能打的皇帝?
“不過,琅琊王氏的王謐十分賞識他,稱他會成為一代英雄。”
“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孫恩在會稽起兵反晉,劉裕在劉牢之麾下擔任參軍。”
“他多次以少勝多擊敗起義軍,歷經艱苦戰鬥,如在句章城以弱抗強,在海鹽巧用奇兵、誘敵深入等戰術大敗起義軍。”
“最終,孫恩在臨海投海自盡,劉裕因鎮壓起義有功升為建武將軍,在東晉軍中嶄露頭角。”
“元興元年(402年),桓玄掌控朝政並篡位稱帝,大肆剿殺北府兵舊將。”
“劉裕暗中謀劃討伐桓玄,元興三年(404年)二月,他以打獵為名,召集北府兵殘餘人馬在京口起義。”
“殲滅桓楚在京口的兵力,隨後一路勢如破竹,打敗桓玄的猛將吳甫之和皇甫敷,逼得桓玄棄城往西逃跑。”
“公元409年,劉裕北伐南燕,一路攻城掠地,最終攻破南燕都城廣固(今山城青州)。”
“擒獲南燕皇帝慕容超,將南燕滅亡,收復了山城地區。”
“公元416年,劉裕再次北伐,進攻後秦。”
“他率領大軍分兵多路,水陸並進,相繼攻克洛陽、長安等重鎮,後秦皇帝姚泓投降,後秦滅亡。”
“此次北伐使東晉的疆域大幅擴張,劉裕的威望也達到了頂峰。”
劉邦聽罷,微微點頭,讚歎道:“好一個英雄豪傑!生於亂世而不屈,以武定乾坤,有吾當年之風範。”
“憑一己之力,成就霸業,實乃難得啊。”
聞言,蕭何率先站出來,開口說道:“陛下,此人英武不凡,定有非凡之處。”
“想當年陛下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取天下,如今此人亦在亂世中成就霸業,實乃與陛下有相似之風采。”
樊噲也大聲說道:“蕭丞相說得極是!”
“此人歷經百戰,毫不畏懼,與陛下當年征戰天下時一般勇猛!”
站在角落中的韓信一翻白眼,嘴裡碎碎念,“一群馬屁精。”
還是他真誠。
誠實。
qAq
“義熙九年(413年),劉裕再次實行土斷政策。”
“除南徐、南兗、南青三州在晉陵界內的住戶外,其餘地區依界土斷,多數僑置郡、縣被合併或取消,在戶籍上不再分土著和僑人。”
“這一舉措打擊了東晉豪強士族勢力,增加了政府的賦稅收入和兵役來源。”
“劉裕在掌握東晉軍政大權後,開始整頓朝政,打擊豪強,重用寒門人士,加強了中央集權。”
“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接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官職,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為宋公,並受九錫殊禮。”
“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定都建康,建國號為宋,史稱劉宋。”
“他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如實行土斷、裁減僑州郡縣、打擊豪強、整頓吏治、減輕賦稅等,增強了國家的實力。”
小米渣: 【劉裕是漢朝宗室,那為什麼他建立的政權叫宋二不叫漢呢?】
雲生: 【被封為宋王,就像李淵被封為唐國公。他就成立了唐朝。】
【隋文帝楊堅是隨王就建立了隋朝,宋太祖趙匡胤也是如此,就像劉邦也是被封為漢王也是,建立了漢朝。】
【只有明太祖朱元璋被封為吳王,但是他沒有建立以吳國為號的王朝,而是建立了明朝。】
歷世者: 【據說是因為當時有個北魏,劉裕忌諱代漢者當塗高的讖言,還有就是劉裕不是劉邦直系後代而且楚元王劉交的後人。】
梅老八: 【因為被封為宋王,然後名義上是皇帝禪讓所以叫宋?】
電飯煲: 【他本身出身就低,應該借用他劉家大漢這塊牌子,放到現在大漢這個國號也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