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3章 下輩子注意點吧,誰也比不了魏徵,二鳳臉皮好厚,震驚!盤點歷史短影片給各朝帝王,思不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了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

“47歲的魏徵身為東宮屬官,平時沒少勸李建成對付李世民,於是李世民便派人把魏徵抓來問他。”

“你為何要離間我們兄弟?”

“魏徵非常直率的回答道:太子若是聽我的就不會落到今日這個下場。”

李淵:“”

說的沒毛病。

老大

唉,這輩子注意點吧。

老父親表示他也無能為力啊。

“李世民早就聽說了魏徵的才名,見他這樣直言不諱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還給他封了個官,讓他做自己的幕僚。”

“至此,魏徵終於得到了重用。”

魏徵:“”

“李世民登基後,進封他為諫議大夫負責規諫諷喻,不過魏徵的才能可遠遠不止這些。”

“魏徵性格耿直有經國之才,李世民對他十分信任,根據史書記載魏徵一生的諫諍有數十萬言,涉及軍事、文教、禮法等諸多方面。”

“且還主修了二十四書中的《隋書》,對李世民的治國方針也做出了建議,對唐朝影響深遠。”

“那麼魏徵是如何建議李世民的呢?”

“李世民出身關隴貴族以武功起家,身邊的元老勳臣有不少主張以嚴刑治國,而魏徵則力主不可,隋朝二世而亡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他們不能再重蹈覆轍,應該以仁德的王道治理國家教化百姓。”

“親眼見證了隋朝驟然滅亡的李世民深切地體會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他選擇聽取魏徵的建議,以仁德的王道治理天下。”

“同時肅清吏治,休養生息完善律法寬刑卹典,為唐朝全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魏徵是締造貞觀之治的功臣之一。”

“後世史書將他和唐太宗也視為千古君臣典範,李世民本人也曾說過當今忠誠正直的臣子誰都比不了魏徵。”

唐朝眾大臣:“???”

嘖嘖,誰都比不了魏徵

好好好,終究是他們多餘了。

行吧,好吧,他們懂了,明白了。

嗯麼,他們才不生氣呢。

正在哄魏徵的李二莫名感覺背後一涼,他轉頭瞧了瞧,沒啥啊。

今日真是不走運!

而二鳳沒發現的是魏徵聽到天幕剛說的話,臉色稍有緩和。

“公元643年正月,魏徵去世享年64歲,李世民非常傷心下旨追贈魏徵為正一品司空,諡文貞陪葬昭陵。”

“李世民哀痛地說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如今魏徵去世,朕失去了一面鏡子啊。”

“也許是魏徵去世讓李世民開始懷念故人,感嘆年華易老。”

“在魏徵去世的次月,李世民下旨建造凌煙閣命大畫家閻本立繪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像,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其中魏徵排名第四。”

“然而沒過多久,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發,李世民疑心魏徵結黨營私,便讓人推倒了魏徵的墓碑。”

魏徵:“”

李世民:“”

搞半天原來是這事

兩人默默把視線轉向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

已老實,求放過。

“兩年後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但是因為糧草不濟未能將高句麗滅國。”

“在回師中,李世民又懷念起魏徵,魏徵若是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於是他又派人重新給魏徵立了墓碑。”

“自古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魏徵身懷經國之才,換了幾任老闆都未得到重用,最終在李世民登基後大放異彩,君臣二人也成為後世明君賢臣的典範!”

fearlesszoe: 【最後魏徵快病死的時候李世民帶著太子去魏府哭著問魏公,還有什麼心願未了?說把自己最小的女兒衡山公主嫁給他兒子,讓他睜開眼看看自己兒媳,結果第二天魏徵就走了哈哈哈哈。】

大帥口問: 【多虧了魏徵,讓現在的小說穿越者大都是去幫李二幹活。】

詮釋淡然1?: 【魏徵也是遇見李世民,如果遇見其他皇帝就不知道是什麼結局了。】

lissa: 【對,要是遇到其他皇帝,可能早被砍頭啦,這也是相輔相成的結果,李世民的氣量也是史無前例的~】

使用者886: 【其實換個角度想,像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希望之魂

不論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