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張巡與郭子儀,堂堂天子竟不顧百姓逃跑,父子倆氣暈
思不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章 張巡與郭子儀,堂堂天子竟不顧百姓逃跑,父子倆氣暈,震驚!盤點歷史短影片給各朝帝王,思不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寶年間。
唐玄宗臉色瞬間變得鐵青,眼中滿是震驚與難以置信。
“安祿山,朕對你們恩寵有加,你竟敢謀逆!”
憤怒如洶湧的潮水般在心中翻騰,不等對方再狡辯什麼,他立即下令扣押安祿山。
等盤點完再處理他。
這也好給底下人交代......
現在的李隆基是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列祖列宗了。
彈幕上李淵罵罵咧咧。
唐·李世民:【蠢貨!】
唐·李治:【無用的廢物!】
不會打仗就不要逼逼,tmd就會給人拖後腿沒別的用了!
“隨後,李隆基又逼著同樣據守潼關的老將哥舒翰率兵出關迎敵,結果哥舒翰兵敗身死,潼關失敗。”
“失去了潼關,長安便成為了一座危城,李隆基只好帶著百官和皇子后妃們出逃。”
“聽到玄宗逃跑的訊息,長安城的百姓們也紛紛陷入了絕望,從這一刻開始,玄宗的統治基礎以及民心徹底崩塌。”
李世民:“?”
李治:“?”
武則天:“?”
堂堂天子竟不顧百姓死活出逃?
mmp,出逃時竟還不忘帶著妃子和百官。
該說他什麼好呢?
武則天起身的動作猛地一個踉蹌。
她一臉不可置信地看向被扣押的小李隆基。
這傻逼tmd幹什麼吃的?
他怎麼有臉的???
“另一邊,李隆基一行人行至馬嵬驛時,隨行的將士又發生譁變殺死了楊國忠,又逼著李隆基縊死楊貴妃。”
“至此,楊國忠和楊貴妃的死成功安撫禁軍,也穩定了局面。”
“此後李隆基和太子李亨分道揚鑣。李隆基逃往四川,李亨去了朔方。”
“而在天子之外,大唐的國土早已經亂成一鍋粥,由於叛軍和唐軍不停的打仗,最受苦的還是百姓。”
“根據《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草荒廢,曾無尺椽,人煙斷絕,千里蕭條。”
“整個華夏大地到處都是屍體,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就連吃人與易子而食也時常發生。”
“曾經輝煌的開元盛世如今早已成為人間煉獄。”
“但即便這樣,安祿山的大軍也一刻未停,他們一路南下整個大唐已經淪陷過半,眼看就要亡國此時一位英雄站了出來。”
失落.: 【開元盛世算是古代社會的天花板了吧,可惜】
咕咕的林中小屋: 【大部分封建社會前三代經過資源洗牌基本都會算是“盛世”,隨著時代的侷限性慢慢衰落】
帽子戴腳上: 【終於知道杜甫是怎麼寫出那樣的詩了】
冰封: 【三鎮節度使,不反才怪】
man`逯先生: 【張巡真是狠人,睢陽保衛戰,把自己小妾殺了,讓士兵吃,後來整個睢陽計程車兵,都成了吃人的魔鬼了】
“張巡,僅僅一介文人。”
“他臨時拉了一支7000人的隊伍抗擊安祿山,保衛睢陽。”
“睢陽位於大運河中部是江淮重鎮,一旦失守大唐將失去補給,也將再也無法翻身。”
“而張巡卻憑著強大的意志力和指揮能力,硬生生將叛軍攔於城下10個月,以7000人阻攔安祿山的十幾萬人。”
“最終彈盡糧絕,他們甚至靠人肉支撐,7000守軍最後只剩下400人,也正是他苦撐下的這10個月,為唐朝帶來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另一邊的郭子儀重整軍備組成大軍重返戰場,一鼓作氣反推安祿山收復長安和洛陽,至此安史之亂終於迎來轉折。”
白羊: 【我很想知道,李隆基到底經歷了什麼,前後就是兩個人啊,被魂穿了嗎?】
重來: 【安史之亂真正意義就是河北世家和隴西世家爭奪主導地位的一場戰爭,打到最後不受控制了,雙方都是大唐當時最精銳部隊】
孤帆遠影: 【最後兩敗俱傷,讓後面來的黃巢把桌子都掀了,屠盡各大世家,最後唐朝土崩瓦解】
“陛下,您千萬不要有事啊!”
人群一陣騷動,原因是李世民被氣得直接吐血了。
“陛下您先冷靜啊!”
在大臣們的焦急呼喚與孫思邈的勸誡下,李世民逐漸冷靜。
他面容憤怒交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