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0章:反攻來襲,別叫我歌神,君不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漢,河西。

荒原之上,數萬鐵騎剛剛打了一場勝仗,就地休憩打掃戰場,埋鍋造飯。

中軍西側,一支軍隊正在駐紮。

他們身上的甲冑還不太完全,有一部分已經裝備上了大漢鐵騎的札甲,有一些還是毛皮服裝,頭戴皮帽。

這就是剛剛加入大漢鐵騎的鮮卑軍隊。

一共不到一千人的隊伍,在連番的征戰之中,也損失了不少。

但是此時他們的面上卻幾乎都洋溢著笑容。

這些年來,匈奴大肆入侵的,可不只是大漢的地盤。

不論是東邊的鮮卑還是西邊的烏桓,都曾經飽受匈奴的侵擾之苦。

而普巴及送親隊伍的被襲擊,更是點燃了他們仇恨的導火索,就算是沒有大漢鐵騎,他們也和匈奴不共戴天。

更讓他們覺得心情好的,卻是大漢軍隊對他們的開放態度。

大漢鐵騎並沒有因為他們身為外族,就對他們有所排斥,不因為他們是外族就讓他們當炮灰,也不會因為他們是外族而不敢讓他們擔當重任。

加入大漢鐵騎這段時間,他們跟著一起轉戰了數百里,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戰鬥已經好幾場,他們明顯地感受到,那位少年將軍正在試探他們的實力,嘗試將他們擺在最正確的地方,發揮他們的優勢和戰鬥力。

如果說他們起初還有一些疑慮的話,幾場戰鬥之後,他們就發現了,這位少年將軍,確實沒有因為他們的身份而對他們有絲毫的歧視。他只有一個要求,令行禁止!

因為這位少年將軍不但願意收容他們這些陌生人,就連那些匈奴,都可以做到就地收編。

一路征戰過來,這支鐵騎一路減員,也一路在補充兵員,基本上維持了原來的人數,而整個鐵騎之中,其實已經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都是匈奴及其他異族計程車兵了。

這樣的一支軍隊,竟然還能保持戰鬥力不減,甚至隨著對地形的日漸熟悉,士兵們的逐漸磨合,而變得越來越強!

這是一支不可戰勝的鐵軍!

自然而然的,那少年將軍,也已經成了所有人的偶像。

或許,這正是漢族能夠發展壯大的原因,也是這個民族以“漢”為名的原因。

自此開始,漢族開始了重文化而不重血緣的獨特發展路線,即便是非我族類,只要願意漢化,那就大家你好我也好。

本來漢族就是一個吸收了無數外族,融合成的龐然大物,堪稱民族中的“軟泥怪”,啥東西都能消化掉。

無數的外族曾經侵入這片土地,然後涓流入海,一切毫無聲息就融合在了一起,幾百年後,發現自己已經快點滴不勝了。

中軍方向,江衛騎著黑棗,一路小跑著巡視到了這裡。

對剛剛經歷過一場險惡的衝鋒與戰鬥的黑棗來說,這種小跑更像是運動之後的恢復運動。

然後回去就可以痛痛快快刷洗一番,安安靜靜的休息了。

一邊騎馬奔行,江衛一邊看著四周的人。

戰鬥之中,或者行軍之時,大家都穿著盔甲,戴著帽子各種護具,看起來幾乎一個模樣。

但此時他們把帽子摘掉,就能看出不同來。

有一些人,脫了帽子,露出了一個個禿得各有特色的腦袋來。

有的禿成方形,有的禿成圓形,有的禿到前腦門,有的禿成地中海。而且人家禿的光明正大,從來不地方支援中央,

江衛覺得,如果把自家實驗室裡的倆鹹魚弄來,都算是頭髮多的。

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禿頭,而是一種髮式,髡髮。

所謂髡髮,就是把頭髮剃掉。烏桓、匈奴,都是這種髮式,畢竟他們不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過每個人卻也都有不同。

有的編了髮辮,有的就任由頭髮散亂著,有的懶得打理,已經長出了粗短的新發,看起來千奇百怪。

這些人看到江衛,都尊敬地駐足行禮。

再向西走了一段,眼前人的頭髮就又變了,他們的頭髮都編成了大辮子,垂在腦後。

這叫索發,索是粗繩,日後滿族的大辮子,就是如此。

而清宮戲裡的那種,則是又髡又索了,估計是不用擔心髮際線的。

江衛來到了這群士兵身邊,立刻就有人眼睛一亮,站起來行禮道:“江校尉,您可是來見莫蘭公主的?”

“呃……”江衛有點無語,你說我來見莫蘭公主是啥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墓邪

犀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