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34章 歷史還得看小白,別叫我歌神,君不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所謂的今夜白,你說他存在吧,他似乎之前完全沒有在歐洲史上留名,沒有留下絲毫的影響。
你說他不存在吧,突然之間,關於他存在的證據,又開始井噴,各種各樣的證據,都指向了他對歐洲的影響,似乎遠比之前所想的更加強。
“我認為歐洲的歷史上,不可能真正存在這樣一個人,這或許是某種虛構的人物,對真正歷史的入侵和腐蝕,這種現象歷史上曾經多次發生過……”
“不,我認為他一定是出現的,虛構和想象的人物,即便是有著共同的傳說特徵,但在長相方面,卻是千奇百怪,但是我們迄今為止所見到的畫像,卻是擁有同樣的特徵,可以認定為同一個人。如果他並非真實存在的人,這是不可能的……”
“好吧,我承認你所說得有道理,但是……我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如果他是真實存在的,這可能是歐洲歷史上最大的發現之一,原來我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假的……這個結果如果發表出來,可能要引起大量的爭論了……”
“我覺得恐怕是爭議和反對吧……這個結果實在是太顛覆了,恐怕他們壓根就無法接受……”
“但無論如何,如果我們能夠拼湊出這個今夜白完整的軌跡和對歐洲大陸的影響,恐怕會對歐洲史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說到這裡,幾個教授都興奮了起來。
在歷史研究上,發現一種新方法,又或者一種新的思維工具、研究工具,都可能會顛覆之前的歷史結論的。
歷史是同樣的歷史,關鍵看你如何去解讀和利用。
解讀不同,你就可以寫出不同的歷史來。
但,這個世界上,能夠開宗立派的,又有幾人了?
現在,他們卻看到了一個開宗立派的機會。
在這些丹麥歷史學界的大佬們為了美好的未來而激動萬分的時候,旁邊,一名戴著眼鏡的女學生,怯生生地舉起了手:“那個,教授,你們有沒有看過小白的《北大西洋狂想曲》的mv?”
“嗯?”一首mv,和歷史學家們,本來應該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但是這名女學生的這句話,卻讓現場的教授們一起轉過頭來。
“如果你說的是在谷小白演出時播放的那些影片片段,我們之前不是已經研究和討論過了嗎?”一名教授道。
“不,是小白剛剛釋出的完整版mv……”
當初谷小白在演出時,當背景播放的,只是一些零散的場景。
而現在,真正釋出出來的,那才算是mv。
幾個歷史學的教授,湊到了那女學生的手機前。
《北大西洋狂想曲》的音樂聲響起。
片刻之後……
“臥槽!”
媽蛋,晚了!
這個“今夜白”的首發權,怕是晚了!
什麼時候,我們的需要擔心的,不是另外一個學者的論文,而是一首mv了!
這個世界,也太捲了!
當他們看完了這部mv之後,情不自禁地一起來到了一副畫像前。
這幅畫像剛剛清點完畢,接下來還要進行清理和修復,所以還沒有對外展出。
畫像上,正是波蘭翼騎兵戰鬥的場面。
那些身穿翼騎兵制服,本該威風凜凜大殺四方的波蘭翼騎兵們,卻調轉馬頭,狼狽地逃跑。
在他們的身後,是一名少年,一人一馬,追在後面。
這幅畫像,被他們命名為《向翼騎兵發起衝鋒的白衣騎士》。
畫像上的白衣少年一手持槍,一手持著某種閃閃發光的東西,像是一條藍色的絲線。
這幅畫像之所以沒有被人修復,就在這條藍色的絲線上。
這種藍色的,發光感的顏料,其實很難調出來,畫師應該不是畫錯了,或者褪色之後的效果。
那麼,這藍色的絲線,到底是什麼?
他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而現在,他們大概明白了。
可是……還是不解啊。
“谷小白他是憑藉什麼復刻出來那張戰鬥的?”
“這藍色的絲絃到底是什麼?是谷小白在舞臺上表演時使用的那根奇特的琴絃嗎?”
“這根琴絃到底怎麼會出現在古代,又出現在現代的?”
“谷小白那琴絃,不是做的特效嗎?”
不解。
真的萬分不解。
同樣的一部mv,讓丹麥的歷史學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