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初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二章:秋天的收穫,種地南山下,風初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書↙手機使用者輸入:♂m♂.♂♂♂♂.♂co3

收割這天,東湖這一片人山人海,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滿了人,實在沒地方站的索性爬上了旁邊一片山坡上的樹。

周邊凡是家離得不遠,沒有事情可做的人,都跑到這裡等著黃家收割稻穀。

有的人看的興起,索性捲起袖子下去幫忙,只要是幫忙,黃家也不阻攔,免費的勞動力誰不喜歡,一時田地裡都是人頭。

有襄陽府的府衙派的人和南山鎮的衙役在這裡看著,也沒人敢搗亂。

幾個孩子也趁機溜了下去,在黃家稻田邊的溝渠裡開始渾水摸魚。溝渠裡栽種的稻子早早收割了,只留下露出水面的秸稈。不一會就有孩子摸了魚扔了上來,竟然還很肥美,一時更多的孩子捲起褲腿走了下去。

稻田裡是忙碌的大人,稻田邊是嬉鬧玩耍的孩子,歡聲笑語響起,看的岸上的人也覺得喜氣洋洋。

在這大荒之年,沒有豐收更讓人產生希望了。

第一畝田地的稻穀收割上來,立刻運送到黃家門口的曬場上,手工捋出來,很快稱出了第一筆數字,416斤。

原本稻穀是要抱著敲打出來的,只是黃家這上百畝地不行,是要全部留種的,只能手工捋,這項浩大的工程比收割更讓人勞累。

因為天氣乾燥,稻穀又是完全成熟,這個數字即使經過暴曬,基本上也是損耗不大了。也就是說人工栽插的稻苗畝產近400斤了,在原來的良田畝產的數字上直接多了一百五十斤左右。

150斤在現在畝產一兩千斤來說,不過是肥料沒跟上,移栽不夠勻稱,或者治蟲不及時,少個一兩百斤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對於南山鎮周邊的村民來說,這是相當於奇蹟的產生。畝產二百多斤的土地多出了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稻穀,不是奇蹟是什麼?何況還是這個乾旱的幾乎顆粒無收的荒年。

黃豆知道這個數字並不是這片稻田的最終數字,今年乾旱,如果遇到風調雨順的年成,產量會更高。

因為是灘地,土地肥沃,黃豆大伯家的十畝地和二伯家的二十畝地都收到了近280斤的高產。

要知道以前250斤已經是相當讓人滿意的數字了,就這樣大伯和二伯同樣是心痛不已,沒有聽黃豆的話,足足一畝地損失近一百多斤稻穀。

產量報到襄陽府,府衙直接下了公文,所有稻穀留著做良種。儘快收上來,送到襄陽府去存起來。

除了黃家留了1200斤稻穀做為種糧,其它稻穀不得買賣出售,由府衙直接以高於市場稻穀價格的一倍收購。

這個價格並不算高,去年洪水,今年大旱,糧價爆漲又緩跌再爆漲,黃家這批稻穀色澤金黃顆粒飽滿,完全就是可以做良種的優質稻穀。

種子也是一直高於稻穀本身的價格的,只是自古民不與官鬥,府衙能以高於市場稻穀價格來收購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第一是高產,第二當然是衝著黃家自創的插秧種地法了。

黃老漢非常慷慨地把插秧法以文字的方式交給了襄陽府,讓他們記錄下來,以便推廣。指定黃家派出四人,襄陽府需要留用五年,專門去襄陽府各地去幫助各地下種插秧。

這四個人,簡直就是現代的農業技術人員了。最後商議好,由黃老三黃老四,和黃德光黃德明去。黃老大和黃老二在家照顧家裡的田地和山林。

這年冬天,黃家在河堤的空地處,留著做倉庫的地方建起了十座倉庫,對外的說法是,留著明年儲備稻穀。只有黃家人知道,這是為了黃家碼頭以後能夠順利停船而做的前期準備。

在稻穀收割前,黃家老少十幾個人都下了稻田,一排排搜尋尋找,黃豆要求的稻種。

黃家趕在收割前,在田地裡找出秸稈最粗壯,稻粒最飽滿的良種一百多斤,被黃老漢當成寶貝曬乾晾好掉在房間的屋樑上,一日都要瞅三次。

這是黃豆提出的,每年在百畝良田裡選稻種,留著第二年栽培,每年優選,這樣年年優選年年都是最好的種苗,產量自然就上去了。

這次全家沒有一個反對的聲音,一致透過了黃豆的提議,畢竟今年的收成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而且選優良稻種也是每家每戶每年必做的事情,只是這在地裡挑選還是第一次。

第二年的端午,黃家僱傭的二十個婦人一個也沒有來黃家插秧。這些婦人,都被府衙聘請去各地準備試行育苗插秧的方法。府衙給她們的工錢是一個春種,一人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界神算系統

九紫一焱

植物紛紛變異,還說是正經農場?

牧瞳霄

女兒慘死時,渣夫在和白月光度蜜月

月關水熙

掌上錦心

簾霜

開著房車環遊末日世界

一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