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章 高景軒智馭戰局,捷報傳安西,大唐不屈戰魂,高小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強輕擺手,語氣中帶著幾分灑脫與無奈:“此事雖小,卻也足以讓我這斥候營主將的位子搖搖欲墜。然則,即便追根究底,也不過是一紙免職令罷了,我張強何懼之有!”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軍紀的敬畏,同時也隱含著對職責的擔當。
此役,唐軍以少勝多,全殲慕容長歌麾下三千精銳,自身傷亡僅五百餘人。此等輝煌戰績,實乃敵軍長途跋涉、疲憊不堪之賜。若非如此,正面交鋒之下,勝負難料。高景軒深知此理,故而在戰後,他一方面妥善安置俘虜,以待其安定後用於建設;另一方面,則著手論功行賞,並親自撰寫捷報,欲上報安西大都護府,以彰我軍威。
然而,因張強等人對段秀實之事有所隱瞞,高景軒心中煩悶,捷報數易其稿,皆不滿意。最終,他決意請來封常清相助。封常清作為後勤主官,對此戰行軍佈陣、戰鬥細節瞭如指掌,其才學亦為人稱道。在高景軒的授意下,封常清揮毫潑墨,一份詳盡而精彩的捷報躍然紙上,令高景軒大為滿意,隨即命人快馬加鞭送往安西。
數日之後,弩失畢五部首領率眾抵達碎葉城,聞聽高景軒已提前佈局,於敵未至之時便將其全殲,無不驚歎於唐軍之英勇與智謀。高景軒以禮相待,略作休整後,便贈以車馬費與糧草,送其離去。
戰後重建,傷亡將士之撫卹與補充成為當務之急。高景軒親自主持,將傷愈之半數將士留于軍中,餘者則因傷殘而退役返鄉。陣亡將士得以妥善安葬,而預備營則迅速補充至滿員狀態,以備不時之需。
都督府內,劉單向高景軒彙報政務,提及安西大都護府押送犯官及其家眷之事。高景軒聞言,眉頭微皺,深知此事處理需謹慎。他詢問劉單之意,劉單建議將這些犯人及其家眷分配至屯田、營田及織造處勞作,並強調需嚴加看管以防逃逸。
然而,高景軒卻持不同看法。他認為,犯人之罪狀各異,不可一概而論。他指示劉單深入調查,詳細瞭解每位犯人的具體情況,再行定奪。此舉不僅體現了高景軒對軍紀的嚴格,更彰顯了他作為將領的仁政之心。他深知,唯有公正與仁愛並存,方能贏得軍心,穩固邊疆。
劉單見高景軒神色凝重,似有深謀遠慮,便恭敬應承:“諾,將軍放心,下官定當全力以赴。”
兩日之後,劉單再次踏入高景軒的書房,手中緊握著一疊整理得井井有條的卷宗,道:“將軍,您所託之事,下官已盡數查明,詳細記錄在此,請大人審閱。”
高景軒接過卷宗,輕輕拍了拍身旁的座位,示意劉單坐下:“你先坐,我們邊看邊談。”
王芷韻適時地端著托盤步入,茶香四溢,她輕盈地將兩杯熱茶分別置於二人面前,對劉單溫婉一笑:“劉大人,請用茶。”
劉單回以感激的笑容:“多謝芷韻姑娘,真是貼心。”
待王芷韻離去,高景軒方開口:“芷韻這丫頭,確實愈發水靈了。不過,她與她母親在我府中乃是勤謹之人,我豈能因私情而誤了她們的前程?再者,我等身為武將,生死未卜,怎敢輕易許諾他人幸福?至於她年紀尚幼,更是無需多言。我們還是迴歸正題,談談這些犯官與犯人的安置吧。”
劉單聞言,笑容中帶著幾分戲謔:“將軍言之有理,是下官唐突了。不過,將軍對芷韻姑娘的關懷,倒是讓人心生敬佩。”
高景軒未再多言,專注地翻閱起卷宗。片刻後,他放下卷宗,目光堅定地對劉單說:“關於這些犯官,我已有計較。五成因官場鬥爭而遭貶者,我打算讓他們在碎葉城開設學堂,教授孩童與青年學問,既發揮他們的文才,又能為邊疆教育貢獻力量。剩餘兩成因不諳世故得罪上官者,則分配至實職崗位,讓他們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至於那三成真正犯罪者,則須接受勞動改造,以贖其罪。”
“至於犯人,若系冤枉或情有可原者,當予輕差;若罪有應得,則令其從事農耕、苦役。若其中有技藝傍身者,如木匠、鐵匠等,則根據其專長安排工作,以盡其才。至於年輕力壯且無特長者,可送入軍營接受訓練,或許能成為我軍之棟樑。”
劉單聽後,連連點頭,眼中閃爍著敬佩之色:“將軍此計,既顯仁政,又不失威嚴,實乃高明之舉。下官定當全力配合,確保此事順利施行。”
二人相視一笑,繼續深入探討起具體的實施細節,書房內洋溢著一片和諧而充滿希望的氛圍。
總而言之,對於每一位犯人的處理,我們都應秉持著審慎與靈活並重的原則,避免一概而論,而是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量身定製最合適的安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