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 "託雲堡新篇:撫卹英魂,重整旗鼓,共鑄輝煌",大唐不屈戰魂,高小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晨光初破的託雲堡外,將士們正緊鑼密鼓地清理著戰場,每一份努力都是對勝利的致敬。蘇婉萍兒以她的智慧與貢獻,贏得了十匹上等綢緞與一百兩銀子的獎賞,而方堪、張猛、何其中等勇士,則因他們的勇猛無畏,各自收穫了一百兩銀子及豐厚的牛羊肉。賈雲麓、趙立淮等將領,更是因卓越表現,被賜予了雙倍的銀兩與物資,彰顯了李曄將軍對每位將士辛勤付出的認可與感激。此次戰役,李曄麾下的每一位將校與兵士,皆因戰功而獲得了應有的封賞,士氣高昂,人心凝聚。
戰場上,滿目瘡痍之中卻也蘊藏著豐富的戰利品。突騎施人遺留下的兵器、甲冑、箭矢、旌旗堆積如山,更在營地中發現了大量的牛羊肉與馬匹,這些都是對唐軍英勇作戰的最好回饋。李曄深思熟慮,決定將這些戰利品合理分配:一部分用於嘉獎有功之臣,一部分作為對犧牲將士家屬的深切撫卹,以慰英靈;最後一部分則作為疏勒鎮的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面對即將離別的託雲堡,李曄心中滿是對防禦力量的憂慮。他深知,孫慶宇的重傷使得託雲堡的指揮權出現了空缺,而新來之人難以迅速適應環境。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高景軒,這位新晉的昭武校尉,以其卓越的才能與堅定的信念,成為了託雲堡最合適的人選。
“景軒,你乃我大唐之棟樑,本將軍欲將託雲堡暫託於你,並留下四百精銳,以資防守。雖知此舉或有大材小用之感,但突騎施賊影未消,唯有你在此,我方能安心離去。待叛亂平息,本將軍必為你尋一更廣闊的舞臺。”李曄的話語中充滿了信任與期待。
高景軒聞言,心中激盪,他深知此任之重,卻也毫不退縮:“將軍放心,只要我高景軒一日在託雲堡,突騎施人便休想踏入安西半步!”這份堅定的誓言,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
臨別之際,王石其更是滿懷感激之情,向高景軒表達了深深的謝意,承諾日後定當厚報。而高景軒,心中卻已有了更遠大的志向——他渴望在未來的征途中,繼續為大唐的榮耀而戰,為將軍的麾下再添輝煌。
次日,當李曄率領大軍緩緩離去,高景軒站在託雲堡的城牆上,望著遠方,心中既有對未知挑戰的期待,也有對大唐未來的堅定信念。他知道,屬於他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高景軒微笑著對王石其道:“畢老哥,你我皆是李曄將軍麾下的同袍,戰場之上,自當視為生死兄弟。此等相助,乃分內之事,不足掛齒。”言罷,王石其沉默片刻,深深一揖,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轉而對蘇婉萍兒,高景軒溫和地勸道:“公主,請速速返回吧。想必鎮守使府內,您父王正焦急等待。作為遊擊將軍,您肩上責任重大,需多為李曄將軍分憂解難。”蘇婉萍兒雖心有不捨,卻也明白事理,只得嘟囔著應允,臨行前不忘叮囑高景軒定要前往疏勒鎮相聚。
孫慶宇甦醒後,被士卒抬至面前,面容雖顯憔悴,卻依然努力展露笑容:“景軒啊,我在這託雲堡守了近十年,未曾想竟是因傷重而得以離去。這託雲堡的未來,就交給你了。”高景軒鄭重承諾,定不負所托,讓孫慶宇安心養傷。
接過堡主之位,高景軒首當其衝便是處理陣亡將士的後事。面對眾多犧牲者,他毅然決定集體安葬,並親自監督在山間挖掘大墓,豎碑立傳,以示緬懷。六百將士整齊列隊,為逝去的袍澤送行,場面莊嚴而肅穆。
夜幕降臨,高景軒在正堂召集夥長以上將領,共商要事。他首先提及獎賞之事,強調有功必賞,以服眾心,要求各部上報立功名冊。隨後,他話鋒一轉,談及撫卹與安置問題,言辭懇切,情感深沉。
面對賈雲麓等人的質疑,高景軒耐心解釋:“諸位,我們雖為邊塞將士,但亦有家人牽掛。陣亡將士的撫卹金,不僅是對他們犧牲的認可,更是對其家人的慰藉。我意親自監督,確保撫卹金完整送達,讓每一位烈士的家人都能感受到朝廷的關懷與溫暖。”
方堪等人紛紛站起,表達了對高景軒決定的支援。他們認為,雖然軍中無發放撫卹金的先例,但高景軒此舉乃是對將士們深切的關懷與尊重,值得擁護。最終,高景軒決定即刻著手準備撫卹金的發放事宜,並著手填補因陣亡而空缺的軍職,確保託雲堡的防禦力量不受影響。
此役之後,賈雲麓與趙立淮麾下兵力均大幅縮減,僅餘五十餘人,雖名義上仍為隊正,實則兵力僅及一夥之眾。反觀高景軒原先率領的第一隊,尚保持百餘人規模,且多為精銳騎兵,加之李曄將軍靈察之下留下的四百新兵,雖未細分,但實力已不容小覷。此時,方堪、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