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是再生稻
姜蔥白切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1章 是再生稻,棄文從農,人人喊我大神農,姜蔥白切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現在他們還沒有看到再生稻真正長出來,但大家都是相信宋清明的,他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好值得被他騙的。
種出來的糧食又不是給他,都是收回自家的。而且,就算種不出來,他們也沒有什麼可損失的,又不需要種子錢,肥料都是自家堆出來的。
但是,這時有人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那我們是不是不可以用收割機收稻子了呀!”
這個問題一提出來後,大家又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
“收割機確實無法保留足夠多的稻樁啊。”有人附和道。
“但如果不能用收割機,只能靠人力去收割的話,那速度肯定會慢很多啊!我可不太願意。”另一個人抱怨著。
……
他們曾經親眼目睹過收割機的強大威力,它不僅省時省力,還能高效地完成收割任務。
然而,如果不能使用收割機,就意味著要依靠人力來完成收割,這無疑會增加勞動強度和時間成本。同時,他們也擔心人工收割可能會導致收穫量減少。
面對這個難題,眾人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他們渴望透過再生稻獲得更多的收成,另一方面,他們又對放棄收割機帶來的便利感到不捨。
這種矛盾讓大家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哎,很是糾結呀!
“大家,都安靜聽我說說。”宋清明見大家憂慮起來,便張口說道:“你們不要擔心,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的。”
眾人一聽,臉上都露出了喜色,紛紛看向宋清明,期待著他說出解決辦法。
宋清明繼續說道:“我們只需要把收割機的車輪給它換成更大的,讓整個機身抬高一些,不就能避免這個問題了嗎?”
眾人一聽,恍然大悟,但又有人問道:“那我們應該換成多大的輪子呢?”
宋清明笑了笑,拿出早畫好的圖紙說道:“這種輪子最合適,既能保證收割機能正常工作,又能抬高車身。”
眾人看了看圖紙,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宋清明接著說:“好啦,問題已經解決了,大家不用擔心了。”
眾人散去之後,有的村民回到家中尋找適合的車輪,有的人則前往李家村莊購買或定製。
一時間,整個村子都忙碌起來,充滿了希望與活力。
突然有那麼多人上門買新的車輪,李金山也是一臉的驚訝。
“你們石河村怎麼都過來買新的車輪啊,難道之前的都壞了嗎?”李金山疑惑地問道。
“不是的,李老爺,是因為您的外孫說……”村民們爭先恐後地說道。
當李金山聽到關於再生稻的事情後,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都是震驚和難以置信的表情。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外孫竟然會想到這樣一個驚人的主意。
他喃喃自語道:“這個孩子真是太聰明瞭!”
李金山立刻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他急忙吩咐自家的兒子:“我們也要跟著這麼做。就算最後不能成功,我們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得知了再生稻的事情。大家紛紛效仿,不管能不能成功,他們都願意嘗試一下。
幾天後,大家都將現有的收割機的輪子都換好後,就準備秋收了。
今天是石河村民的大秋收的第一天,也是宋清明家大秋收的第一天。
因為今年耕種的稻田多,他便請了好幾個長工過來幫忙秋收,這樣他的爹孃就不需要那麼勞累了。
收割機推過後,那些水稻都保留了八寸的稻樁,宋清明看到後很是滿意。
七天的時間說快不快,說慢也不慢,現在石河村的每家每戶基本都將穀子歸倉了。
等到大家都將水稻收割後,水車引上來的水再次將稻田給漫灌了。
這段時間,宋清明每天都會拿著紙筆,朝著稻田的方向走去。
他在這裡瞧瞧,那裡看看,不時地低下頭來,認真地書寫著什麼。
實際上,宋清明正在詳細地記錄下再生稻的生長過程。
透過這種方式,他可以將寶貴的經驗總結下來,這不僅有利於再生稻種植技術的推廣,更對整個國家而言具有重大意義。
畢竟,糧食問題無論對平民百姓、官宦人家,還是整個國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頭等大事。
如今,距離秋收已經過去了近二十天,那些稻樁應該有所變化了。
就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