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蔥白切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挖引水渠,棄文從農,人人喊我大神農,姜蔥白切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清明現在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棉花種植地距離水源地,就是流經村的那條大河有一定的距離,澆水很是不便。

棉花不像麥子是旱地作物,它需要經常澆水,每隔幾天就要澆一次水,特別是新苗剛種下沒多久,澆水的頻率還要更頻繁一些。

所以每次澆水,對宋清明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工程,畢竟一百來畝的棉花地可不是開玩笑的,雖然他也是請人澆水,但這個工作量有點大,而且澆水可能不會那麼及時,會影響到棉花的生長。

現在大家的澆水方式基本都是拿著水桶到河邊裝水,然後提著水桶就澆水,這種方式費時費力,一點都不適合大面積的農田灌溉。

這個時候宋清明想到了一種古代灌溉神器——水力翻車,簡稱水車。

水車也叫水力翻車,車高十米多,由一根長五米,口徑零點五米的車軸支撐著二十四根木輻條,呈放射狀向四周展開。每根輻條的頂端都帶著一個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裝水。河水衝來,藉著水勢的運動慣性緩緩轉動著輻條,一個個水斗裝滿了河水被逐級提升上去。臨頂,水斗又自然傾斜,將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農田裡。

宋清明將水車的設計圖紙畫好後就拿到李家村給外祖父打造,因為這個水車是比較大,所以只能做好一個個零件,到時候再一一送到石河村進行組裝。

水車打造的過程中,宋清明同步請人挖出一條專門灌溉的水渠,當然這條水渠並不是單純為他家種植的棉花服務的,他考察過周邊的情況,設計了一條可以覆蓋需要人工提水灌溉的區域,屆時適合村的村民都可以使用。

村裡的人知道這可是惠及自己的大事,死活不收宋清明的工錢,都說,這是給自己幹活的,哪有給自己幹活還要收錢的,這說出去被別人聽到了,不就笑話死他們呢?

就這樣,宋清明就帶著大家挖起了溝渠。

此時的天氣並不炎熱,因此眾人幹活時並沒有感到特別辛苦,心中都期盼著能夠早日將水渠挖通,以便在炎炎夏日來臨之際,能更輕鬆地給莊稼澆水。

宋清明拿出一些石灰,仔細地在地面上畫出一條白線,並溫和地向眾人解釋道:“這便是水渠的大致路線,大家只需按照這條白線挖掘即可。務必確保水渠有一定的深度,挖出的石塊無需搬走,可直接沿水渠兩側堆放整齊,這樣到時候流經的水就不太容易沖刷塌兩旁的土壤了。”

之所以要深挖水渠,是為了能蓄積更多的水源。若水量不足,尚未流至目的地便已被土地吸收殆盡。

此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需要注意,即前段水渠的地勢應略高於下段,以形成落差,加快水流速度,從而減少水資源的損耗。

因此,宋清明在規劃水渠線路時充分考慮了地形地貌,看似有些蜿蜒曲折,實則是順勢而為。

每家每戶只要沒有出去打工的人,基本上都來挖水渠了,就算是在鹹鴨蛋工坊幹活的人,上工前或者下工後,也會抽時間過來幫忙。

因為參與人數眾多,所以工程進度非常快。

宋清明根據每個人的體力和技能水平,將他們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段水渠的挖掘工作。

靠近河道附近的泥土比較鬆軟,挖起來相對輕鬆一些。但其他地方的土壤則較為堅硬,需要更多的力量和技巧才能挖掘。

因此,宋清明會安排一些人提前挑水,將水澆在堅硬的土地上。這樣可以讓水滲透到地下,使堅硬的土壤變得溼潤、鬆軟,便於挖掘。等到這些土壤吸收足夠的水分後,再進行挖掘,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大家正幹得起勁時,忽然間,一陣鐺鐺聲傳入耳中。

鐺!鐺!鐺!

“咦,怎麼回事啊?”有人好奇地問道。

“不知道呢,難道村子裡出事了嗎?”另一個人猜測道。

“可村長不是就在這兒嘛?”又有人提出疑問。因為平時若有什麼急事,大事,都是村長敲打鑼,然後他們就前去村頭的大榕樹下集合的,但現在村長就在自己身邊一起挖水渠的呀。

眾人議論紛紛,滿臉困惑,實在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原來是宋清明,他笑著對大家說:“大家都辛苦啦,我特意給大家熬了些甜粥,如果你們覺得餓了,可以在休息的時候拿過來喝哦。大家別跟我客氣,都已經熬好了,要是沒人吃那可太浪費了。”

宋健將挑來的兩個籮筐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籮筐裡面各放了一個一個木桶,木桶裡面裝著正冒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龍噓

太灰良

全球神祇之開局狩獵精靈女王

天蠶天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