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織天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2章 戰火,發掘,報道,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雯織天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過兩日的艱苦跋涉,他們終於抵達了前線地區。

這個速度在緬甸來說已是相當快了,因為這裡所謂的“路”,其實只是勉強可供通行的小道而已。

車輛行駛在路上,彷彿置身於搖晃的搖籃之中,等到達目的地時,許多士兵甚至出現了暈車的症狀。

幸好武五身體素質較好,雖然一路上感到不適,但最終還是適應了過來。

與乘船而來的東盟各國軍官會合後,他們與緬甸前線指揮官一同商討了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很快由緬甸軍隊擔任主攻、聯合軍隊負責突破的方案便被武五確定下來。

來到前線後,武五自然而然地接過了最高指揮權。

這種大規模兵團作戰並非武五的強項,但他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勝任。

進攻通常以炮火開場,緬甸軍隊和聯合軍隊的火炮在一個清晨同時對前期偵察到的目標展開了高強度的打擊。

聯合軍的火炮砰砰砰地打了出去,彷彿炮彈如雨點般密集,完全不顧及彈藥的消耗。

而緬甸方面卻顯得相對節省,聯合軍每發射三枚炮彈,他們才會打出去一枚。

這種差異在戰鬥初期便已明顯體現,雙方的後勤保障能力高下立判。

幸好,雙方的飲食安排是分開的,否則武四都怕緬甸軍隊會因為待遇不公而直接罷戰。

一方只能享用冷米飯、泡菜和水果,而另一方卻能享受大魚大肉,而且食物還是熱騰騰的。

這樣的對比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就在他們激戰正酣之際,南華電視臺早已將焦點轉移,不再關注這場戰事。

如今,宣傳的重點落在了新發掘的巴塔克族歷史遺蹟上。

特別是大量青銅器的出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就連西方報紙也紛紛報道。

這一發現不僅讓人們對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為南華國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蘊。

隨著新聞的廣泛傳播,申請入境的西方人如潮水般湧來。

這些富有冒險精神、對自己的生命毫不珍視的西方人,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發財夢,紛紛趕來希望能發掘出更為隱秘的遺蹟。

這樣的發現不僅能讓他們一舉成名,還可能帶來鉅額財富。

然而南華政府並不想讓這些無組織無紀律的西方人隨意闖入蘇門答臘島。

經過會議決定,最終只同意了各國曆史學者和考古學者的入境申請。

與此同時,大陸方面得知了這個訊息,並迅速派遣了一支專業隊伍前往。

因為南華報道的這座遺蹟屬於古滇族,而且還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青銅器,這對於完善大陸的歷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專家們的到來極大地加快了遺蹟的清理工作。特別是那些已經變形或破裂的青銅器,成為了重點修復物件。

大陸在文物修復方面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和經驗,技藝精湛的老師傅們在遺蹟現場就展開了緊張的復原和拼裝工作。

正是這些老師傅們的專業鑑定和修復成果,讓所有前來考察的人都對這座遺蹟深信不疑。

他們親眼目睹了一件件古老青銅器在老師傅們的巧手下煥發出昔日的光彩,心中充滿了敬畏和驚歎。

要知道,青銅器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以及土壤中的壓力逐漸作用才能形成,這種時間的力量是無法偽造的。

巴塔克族的女首領興奮得整夜難以入眠,甚至主動向餘璇請教華語。

在她眼中,祖先的文化怎能不學習?不僅她自己積極學習,還召集了巴塔克族的精英,幾百號人圍繞著這片遺蹟,比南華還要用心。

任何試圖進入這裡的人都會成為他們警惕的目標。

這些人直接接過了外部森林的警戒任務,每天除了巡邏,其餘時間都用來與南華的人學習華語、華文。

尤其是當他們發現那尊四足方鼎時,學習華文的熱情更是瞬間達到巔峰。

因為上面刻有他們祖先的文字,但他們卻無法理解,而南華和大陸的人卻能夠看懂。

這讓巴塔克族的人們心裡很不是滋味。

雖然蘇門答臘島地域遼闊,但資訊傳遞卻異常迅速。

首當其衝感受到這一變化的便是教育局的工作人員。

這些土著居民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對待他們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轉變,就像一家人一樣親密無間。

當地的頭領甚至時常前來詢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