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開朗的巴菲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公冶長:恥於虛偽,崇尚真誠—孔子與左丘明的道德共識,論語新論傳統經典的當代意,外向開朗的巴菲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解讀:

一、原文釋義,啟迪智慧

孔子說:“那些花言巧語,偽裝出一副和善悅人的面容,表現出過分恭敬姿態的人,左丘明認為這是令人羞恥的,我也同樣認為這是令人羞恥的。還有那些把內心的怨恨深深隱藏起來,卻在表面上裝出與對方友好的樣子的人,左丘明認為這是可恥的行為,我也對此感到不恥。”

首先,“巧言”,這裡的“巧”並非指巧妙、精妙的意思,而是側重於巧詐、虛偽。“言”即言辭、話語。“巧言”指的是那些為了迎合他人、謀取私利或者達到某種不正當目的而編造出來的虛假動聽的話語。這些言辭往往缺乏真誠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是為了迷惑他人的耳朵。

“令色”,“令”有美好、和善之意,“色”指臉色、表情。“令色”並非真正的和善面容,而是刻意偽裝出來的、虛假的討好之態。這種表情並非源於內心的真誠友善,而是為了給他人留下好印象或者獲取某種好處而故意表現出來的。

“足恭”,“足”表示過度、過分。“恭”指恭敬。“足恭”強調的是恭敬超出了正常的程度,顯得過於刻意和做作,甚至帶有阿諛奉承的意味。這種過度的恭敬並非出於內心真正的敬重,而是為了迎合他人或者謀取好處而表現出來的誇張姿態。

“匿怨”,“匿”意為隱藏、藏匿。“怨”指怨恨、不滿的情緒。“匿怨”就是把內心的怨恨深深地隱藏起來,不讓其表露在外。

“友其人”,“友”在這裡作動詞,意為與......友好。“友其人”表示在表面上裝作與怨恨的物件友好相處,這種行為與內心真實的怨恨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是一種極度虛偽的表現。

孔子在這裡明確表達了他對這些虛偽行為的批判態度,並指出左丘明也持有相同的看法。這反映了他們對於真誠、正直和真實情感表達的重視,以及對虛偽、做作和表裡不一的行為的厭惡和摒棄。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真誠的價值的深入探究

孔子對這些虛偽行為的批判,深刻地凸顯了真誠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的無價之寶般的重要性。真誠,猶如一道清澈的溪流,能夠穿透人心的迷霧,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真實而深厚的連線。在一個充滿真誠的關係中,雙方能夠毫無保留地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無需擔憂被欺騙或誤解。

只有以真心待人,不掩飾、不偽裝,我們才能在他人心中樹立起信任的基石,進而收穫那種源自內心深處的、真摯而持久的友誼和信任。虛偽的言辭和表情或許能夠在短時間內迷惑他人,但終究無法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最終會導致關係的破裂和信任的崩塌。

2. 品德的堅守的全面審視

左丘明和孔子共同表現出的對這些不良行為的恥感,反映了他們對高尚品德堅定不移的堅守和對崇高道德境界的不懈追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和壓力,可能會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從而產生動搖和妥協的念頭。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應當以孔子和左丘明為榜樣,堅守內心的正直、善良和誠實,不為外界的喧囂和浮華所迷惑,不為個人的私利而放棄道德的底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走出一條充滿光明和正義的人生道路。

3. 內心與外在的統一的多維剖析

這些被孔子和左丘明所批判的行為,本質上都是內心真實情感和外在表現之間嚴重脫節的體現。一個健康、和諧的人格應當努力追求內心與外在的高度統一,讓我們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出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想法和價值觀。

當我們內心充滿喜悅時,應當以真誠的笑容和積極的行動來表達;當我們對某件事情持有不同意見時,應當勇敢地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為了迎合他人而選擇沉默或者虛偽的贊同。只有實現了這種內外的統一,我們才能展現出真實的自我,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時也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4. 社會風氣的影響的深刻領悟

此類虛偽行為的存在和蔓延,猶如一場無形的瘟疫,可能會對整個社會風氣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如果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以虛偽的面孔示人,以虛假的情感交往,那麼社會將充滿猜疑、欺騙和不信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變得冷漠和疏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的星星,我的螢火

藍綠都是我喜歡的顏色

(海賊王同人)海賊王之航海日記+番外

哈尼雅

復仇情人

意若幽蓮

獸世嬌寵:戲精美人,多子多福

君墨羽

門庭十一

金千千

(綜同人)[綜影視]給他一個HE

青鏡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