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開朗的巴菲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論語·里仁第17章 以賢為鏡,省察自我》,論語新論傳統經典的當代意,外向開朗的巴菲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文: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解讀:

一、原文釋義,啟迪智慧

孔子說:“見到賢能的人,就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內心自我反省。”

在此,“賢”這個詞含義豐富且關鍵。它所指的並非僅僅是擁有某些突出才能或顯著成就的人,而是那些在品德、智慧、行為等多個方面都表現出色,堪稱楷模和典範的人。賢者的品德高尚,充滿仁愛、正義、誠信等美德;他們的智慧深邃,對事物有著敏銳而準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在行為上,他們總是遵循道德規範,做出正確且有益的舉動。

“齊”字具有深刻的內涵。它並非表面上的與賢者保持一致或者簡單地模仿其外在的行為,而是一種全方位的、從內心深處生髮的向賢者靠近的努力。這意味著我們要在思想、品德、行為和能力等多個層面,以賢者為標杆,不斷激勵自己提升和進步。具體來說,就是要深入理解賢者的優點和長處,剖析其背後的原因和本質,然後將這些優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為和思維模式中,力求在精神境界和實際表現上都能逐步接近甚至超越賢者的水平。

“省”字在這裡是自我審視、反思的意思。當我們遇到不賢的人或者觀察到不賢的行為時,不是僅僅停留在對其的批評和厭惡上,而是要立即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心世界。深入地檢查和思考自己是否也存在類似的不良傾向、錯誤觀念或者潛在的問題。透過這種自我省察,我們能夠及時發現自己可能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從而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改正和完善。

孔子的這句話,言簡意賅卻蘊含著無盡的智慧,為我們在個人成長和品德修養的道路上點亮了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不斷前進和提升。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見賢思齊的積極動力與深層內涵

見賢思齊是一種源自內心的強大驅動力,它激發著我們對美好和卓越的不懈追求。當我們有幸邂逅那些賢能之士,他們身上所散發的光芒——無論是仁愛善良的品德、淵博深邃的智慧,還是果敢堅毅的行動能力,都會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引發強烈的共鳴和嚮往。

這種嚮往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模仿,更是一種靈魂的觸動,促使我們從內在去挖掘自己的潛力,努力培養與之相匹配的品質和才能。見賢思齊讓我們突破自我設限的枷鎖,勇敢地跨越舒適區,向著更高的精神境界和更出色的個人能力邁進。

同時,見賢思齊也蘊含著一種謙遜的態度。它讓我們明白,無論自己取得了怎樣的成就,在廣闊的知識海洋和無盡的道德星空下,都始終存在著進步的空間和學習的榜樣。這種謙遜使我們能夠保持一顆開放的心,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和智慧,持續完善自己的人格。

2. 內自省的自我淨化與成長契機

見不賢而內自省,則是一種極具智慧的自我淨化機制。在人生的舞臺上,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其中不乏那些行為不端、品德有虧的現象。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僅僅停留在對他人的批評和指責上,而是能夠敏銳地從中捕捉到自我反省的契機。

透過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可以審視自己是否在不經意間也滋生了類似的不良念頭,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可能會做出同樣錯誤的選擇。這種自我反省就如同一場心靈的洗禮,幫助我們及時清除內心的汙垢和雜質,使我們的品德更加純淨,意志更加堅定。

而且,內自省還能夠培養我們的同理心和寬容心。當我們理解到他人的錯誤往往是由於各種內外因素的交織而產生時,我們會更加懂得包容和理解,同時也會更加警惕自己避免陷入同樣的困境。

3. 賢與不賢的辯證關係與多元視角

賢與不賢並非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標籤,而是相對的、動態的評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和價值體系中,對於賢與不賢的定義和標準可能會有所差異。

而且,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具體情境中,其表現也可能在賢與不賢之間轉換。有時,一個在某個領域被視為賢者的人,在另一個領域可能會暴露出不足;反之,一個被認為不賢的人,在特定的時刻或經過自我改造後,也可能展現出令人欽佩的一面。

因此,我們在看待賢與不賢時,需要保持一種辯證的、多元的視角。既要避免盲目崇拜賢者而忽視其可能存在的缺點,也要防止對不賢者一棍子打死,而應看到他們改變和進步的可能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的星星,我的螢火

藍綠都是我喜歡的顏色

(海賊王同人)海賊王之航海日記+番外

哈尼雅

復仇情人

意若幽蓮

獸世嬌寵:戲精美人,多子多福

君墨羽

門庭十一

金千千

(綜同人)[綜影視]給他一個HE

青鏡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