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開朗的巴菲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聖德光輝 中和之美——孔子的完美人格寫照,論語新論傳統經典的當代意,外向開朗的巴菲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文: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解讀:

一、原文釋義,啟迪智慧

孔子溫和而又嚴肅,有威嚴但不兇猛,恭敬而又安詳。

首先,“溫”這個字所傳達的是孔子待人接物時所散發出來的一種如春風般和煦、溫暖且令人如沐春風的特質。它不僅僅是表面上態度的和藹可親,更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對他人的深切關愛、理解與包容。這種溫和猶如潺潺溪流,潤澤著每一個與他接觸的人的心靈,使其在與孔子相處時,能感受到一種由內而外的舒適、安心與放鬆。

“厲”在此處體現的是孔子在面對原則性問題、道德準則以及是非善惡的清晰判斷時,所展現出的嚴肅不苟且和嚴格堅守。他的嚴肅絕非毫無緣由的苛刻與挑剔,而是基於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正義的堅定扞衛以及對道德底線的堅決守護。對於任何有悖於正道的行為和觀念,孔子都能以堅定不移的態度予以毫不留情的指正和深刻有力的批判。

“威”指的是孔子由內在的淵博學識、深邃智慧、高尚品德以及長期以來始終如一的言行一致所逐漸積累並自然形成的一種令人不由自主地產生尊敬和敬畏的強大氣場。這種威嚴並非源自外在的權勢、地位或財富等物質因素,而是源於他自身深厚的精神內涵、崇高的道德品質以及無可比擬的人格魅力。

“猛”通常意味著過度的兇狠、暴力、強橫以及毫無節制的壓迫性。孔子雖具令人敬畏的威嚴,但他深知過度的強勢與蠻橫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帶來更多的負面效果。因此,他能精妙地恰到好處地控制力度與分寸,絕不以兇猛的極端姿態去粗暴地壓迫他人,而是憑藉理性的思考、道德的感化以及智慧的引導去影響和改變他人。

“恭”細膩描繪了孔子對待他人和事物時所抱有的那種發自內心的、由衷的尊重、謙遜與敬畏。他的恭敬絕非出於表面的應酬、虛情假意的形式或者功利性的目的,而是源自他內心深處對他人獨特價值的真誠認可、對世間萬物的深沉敬畏以及對宇宙規律的深切領悟。

“安”形象地展示了孔子內心深處所擁有的一種超越尋常的平靜、淡定、從容與自在。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幻無常,無論是面臨如潮的讚譽還是無端的詆譭攻擊,無論是身處順境的春風得意還是逆境的艱難困苦,他都能保持心境的平和、寧靜與穩定,不為外界的喧囂、紛擾、誘惑以及壓力所輕易動搖。

深入剖析這幾個詞之間的精妙內在聯絡。孔子的“溫”與“厲”並非是相互孤立、相互衝突的兩種截然相反的特質,而是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他以溫和的態度與人建立起和諧融洽、親密無間的良好關係,為坦誠的交流和深入的溝通創造了寬鬆愉悅、無拘無束的氛圍;而在面對原則問題時,他的嚴肅則讓人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堅守和底線,從而更加尊重他的立場和判斷。“威”和“不猛”之間存在著一種極其微妙且精準的平衡。他的威嚴能夠讓人心生敬畏,自覺地遵循正道,規範自身的行為;但同時,他避免了兇猛的過度表現,使得這種威嚴更具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讓人願意主動靠近並誠心接受其深遠的影響。“恭”與“安”更是互為因果、相互滲透、相互支撐。內心的安詳使他能夠真誠自然、毫無做作地表現出恭敬,而恭敬的態度又進一步滋養和鞏固了他內心的平靜與安寧,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的精神生態系統。

綜合來看,這幾個詞猶如技藝精湛的畫師手中那精準細膩、出神入化的畫筆,細緻入微且全面深刻、生動形象地勾勒出孔子完美無缺、光輝璀璨的人格特質,清晰明確、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他在為人處世、道德修養、心靈境界以及社會交往等多個層面所達到的超凡入聖、登峰造極的至高境界。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人格的和諧統一

孔子能夠將看似相互矛盾的特質完美地融合於一身,展現出一種高度和諧、渾然天成的人格狀態。他的溫和並未削弱其嚴肅的原則性,反而為原則的堅守增添了幾分人性的溫暖;威嚴也未滑向兇猛的極端,而是成為引導他人向善的力量;恭敬更未使其失去內心的獨立與安寧,反而彰顯了他的自信與豁達。這種和諧統一體現了他對各種品質的精準拿捏和恰到好處的平衡運用,為我們樹立了一座難以逾越但令人無限嚮往的理想人格豐碑。

2. 道德的內外兼修

孔子所展現的這些特質絕非僅僅是表面的行為舉止,更是其內在深厚道德修養的自然流露和外在呈現。他內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的星星,我的螢火

藍綠都是我喜歡的顏色

(海賊王同人)海賊王之航海日記+番外

哈尼雅

復仇情人

意若幽蓮

獸世嬌寵:戲精美人,多子多福

君墨羽

門庭十一

金千千

(綜同人)[綜影視]給他一個HE

青鏡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