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開朗的巴菲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孔子論為學處世之智——信學守道與邦國權衡,論語新論傳統經典的當代意,外向開朗的巴菲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文: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解讀:

一、原文釋義,啟迪智慧

孔子說:“堅定地相信並喜好學習,至死堅守完善的道。危險的國家不進入,混亂的國家不居住。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來做事,政治黑暗就隱居。國家政治清明,自己卻貧賤,這是恥辱;國家政治黑暗,自己卻富貴,這也是恥辱。”

首先,“篤信”,“篤”意味著深厚、堅固、紮實,蘊含著一種深沉且毫不遊移的堅定。“信”涵蓋了對真理、道德原則、價值觀念的深信不疑和全身心的託付。“篤信”在此處展現的是一種源自靈魂深處的、不可動搖的信仰,是經過反覆思考、實踐驗證和內心掙扎後所確立的堅定不移的信念。這種信念並非盲目跟從或一時衝動,而是基於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和對人生意義的高遠追求。

“好學”,“好”表達了極度的熱愛、濃厚的興趣和積極主動的投入。“學”則包羅永珍,不僅包含了知識的獲取、技能的掌握,還涉及到智慧的啟迪、品德的修養以及對世界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好學”體現的是一種對知識和智慧如飢似渴的追求,是一種將學習視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斷自我驅動、自我超越的積極態度。

“守死善道”,“守”彰顯了堅決守護、毫不鬆懈的決心和毅力,有一種寸步不讓、堅守到底的執著。“死”在此並非簡單地指生命的終結,而是表示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也絕不放棄的決絕。“善道”所指的是那至善至美、符合天理人倫、順應歷史潮流和人類發展的正道。“守死善道”突出了一種為了扞衛正道,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英勇無畏和堅貞不屈。

“危邦”,“危”描繪的是一種充滿危機、風險極高、局勢動盪不安、戰爭一觸即發的狀態。“邦”指的是國家或者地域範圍。“危邦”所代表的是那些內部矛盾尖銳、外部壓力巨大、人民生命財產時刻受到威脅、社會秩序瀕臨崩潰的國家或地區。

“亂邦”,“亂”刻畫的是混亂無序、毫無章法、道德淪喪、法律失效、正義不彰的情景。“亂邦”所形容的是那些政治腐敗、社會風氣敗壞、公平正義被肆意踐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或地區。

“見”,這裡意味著現身、出現、展示自己,進一步引申為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發揮個人才能、為公共利益貢獻力量。它體現了一種主動擔當、勇於作為的精神。

“隱”,指的是隱匿、隱藏、退避,象徵著在不利的環境中選擇暫時避開塵世的喧囂和紛擾,保持低調、不引人注目,以保護自己並等待合適的時機。

深入剖析這段話,孔子以其深邃的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清晰而全面地闡述了個人在為學和處世中應當堅守的核心原則以及應當採取的明智策略。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信仰與學習

孔子所強調的篤信好學,深刻地反映了信仰在學習過程中的引領和驅動作用。只有當一個人對所學之道懷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深信其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和意義,才能在求知的道路上保持持久的熱情和動力,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同時,好學的精神又能夠不斷地充實和深化信仰的內涵,使信仰更加堅實、豐富和富有生命力。透過廣泛地學習和深入地思考,人們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信仰的本質和內涵,從而使信仰在實踐中得到更好的體現和落實。一個擁有堅定信仰並持續好學的人,能夠在知識的海洋中找到方向,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從而使信仰與學習相互促進,形成一個不斷上升的良性迴圈。

2. 堅守正道

守死善道充分體現了對道德和正義的至高尊崇和不懈堅守。在紛繁複雜、充滿誘惑和挑戰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往往會面臨各種壓力和困境,容易在利益的誘惑、權力的壓迫或困難的阻撓下偏離正道。然而,真正有智慧和品德的人,無論身處何種艱難困苦的境地,都能夠堅守內心的良知和道德底線,不為權勢所屈,不為利益所誘,不為困難所阻。這種堅守需要具備非凡的勇氣、堅定的意志、深厚的道德修養和對正義的堅定信念。它不僅是一種個人品質的體現,更是對社會良知的守護,是推動社會向公平、正義、文明方向發展的強大力量。只有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心中樹立起這樣一道不可逾越的道德防線,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和諧、進步與繁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的星星,我的螢火

藍綠都是我喜歡的顏色

(海賊王同人)海賊王之航海日記+番外

哈尼雅

復仇情人

意若幽蓮

獸世嬌寵:戲精美人,多子多福

君墨羽

門庭十一

金千千

(綜同人)[綜影視]給他一個HE

青鏡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