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志堅如磐的精神脊樑——孔子論個體意志與志向的不可征服
外向開朗的巴菲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章 志堅如磐的精神脊樑——孔子論個體意志與志向的不可征服,論語新論傳統經典的當代意,外向開朗的巴菲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文: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解讀:
一、原文釋義,啟迪智慧
孔子滿懷深沉且堅定地說道:“在廣袤的戰爭場景中,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三軍部隊,或許其統軍之帥有可能會被敵方憑藉種種策略和強力手段強行奪取。然而,哪怕是社會中最為普通平凡、地位低微的一介匹夫,其內心深處所懷有的高遠志向、所堅守的頑強意志以及所秉持的堅定信念,卻是任何外在的強大力量都無法強行剝奪和肆意改變的。”
首先,“三軍”,在古代,“三軍”通常是對整個軍隊的統稱。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三軍”的具體所指會有所不同,但總體上涵蓋了步兵、車兵、騎兵等多個兵種,象徵著規模龐大、組織嚴密的軍事力量集合體。這裡提到的“三軍”,不僅代表著數量眾多的作戰人員、精良的武器裝備和複雜的軍事架構,更意味著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以及強大的戰鬥力。
“奪帥”,“奪”這個字在此處蘊含著憑藉強力或巧妙手段進行奪取、搶奪、侵佔的意思。“帥”特指軍隊中居於核心領導地位、負責指揮決策的統帥或將領。“奪帥”這一表述,形象而生動地描繪了在激烈殘酷的戰爭對抗中,敵方可能透過出其不意的戰術安排、強大的武力壓制或者其他各種陰謀詭計,試圖使我方失去軍事指揮的關鍵核心人物,從而打亂我方的作戰部署和戰略規劃。
“匹夫”,指的是處於社會底層、沒有顯赫身份和尊貴地位的普通民眾,尤其是平民男子。他們在社會權力結構中處於相對弱勢的位置,缺乏強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資源。
“不可奪志”,“志”在這裡涵蓋了多層豐富的內涵,包括一個人的人生目標、理想追求、內心向往、意志決心以及價值信念等。“不可奪志”這一表述,極其鮮明而堅決地強調了即使是身份平凡、力量弱小的個體,其內在精神世界中所確立的志向、所培育的意志和所堅守的信念,都具有一種超越外在物質條件和權力壓迫的強大力量。這種力量堅如磐石、穩如泰山,無論遭遇何種外界的壓力、誘惑、威脅或者強制手段,都始終保持著堅定不移、毫不動搖的特性。
深入剖析這段話,孔子以簡潔而又極具震撼力和洞察力的語言,巧妙而深刻地對比了集體軍事力量在特定情況下可能表現出的外在脆弱性與個體精神力量所具有的內在堅韌性和不可征服性,從而極其鮮明而有力地突出了個人志向、意志和信念的極端重要性以及其不可撼動、不可改變的本質特性。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個體意志的巍峨豐碑
孔子的這句名言深刻地昭示了個體意志所潛藏的無窮力量和崇高價值。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當我們遭遇外界的狂風驟雨、壓力重重、誘惑紛紛時,一個人的志向和信念猶如一座巍峨聳立的精神堡壘,為我們的心靈提供了堅不可摧的庇護所。無論身處怎樣的艱難困苦之境,只要我們內心的志向之火熊熊燃燒,信念之旗高高飄揚,就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獨立的思考和果敢的行動,絕不隨波逐流,絕不輕易向強權低頭,絕不被困境所壓垮。這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強大個體意志,無疑是我們實現個人價值、追逐夢想、攀登人生巔峰的最為強大和持久的內在動力源泉。
2. 志向引領的人生燈塔
“匹夫不可奪志”這句警言,著重強調了志向對於人生航程的關鍵引領作用。一個清晰明確、堅定不移的志向,恰如那高遠夜空中熠熠生輝的北極星,為我們在茫茫人生道路上指明瞭前進的方向。無論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遭遇多少風刀霜劍、荊棘坎坷,只要我們內心的志向毫不動搖,就能始終保持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和無畏勇氣,絕不迷失在這紛繁複雜、光怪陸離的世界之中。與此同時,堅守志向還要求我們在面對種種眼花繚亂的選擇和形形色色的誘惑時,時刻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不為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不為一時的安逸舒適所陶醉,堅決不放棄那長遠而又崇高的人生目標。
3. 社會與集體的和諧共鳴
從社會和集體的宏觀視角來審視,孔子的這一論述為我們敲響了一記振聾發聵的警鐘。它提醒著我們,在構建一個健康和諧、充滿活力的社會環境時,必須充分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志向和選擇,為每個人提供平等的機會和廣闊的舞臺,讓他們能夠充分施展才華,實現自我價值。一個真正繁榮昌盛、富有創新精神的社會,應當大力倡導和鼓勵人們樹立宏偉遠大的志向,並傾盡全力為他們創造有利的條件和環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