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君子修行的進階之路——孔子論共同成長中的層次與境界
外向開朗的巴菲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章 君子修行的進階之路——孔子論共同成長中的層次與境界,論語新論傳統經典的當代意,外向開朗的巴菲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文: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解讀:
一、原文釋義,啟迪智慧
孔子滿懷睿智且富有深意地說道:“存在著能夠一起參與學習過程、共同探討知識和學問之人,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都能夠攜手並肩共同邁向正確且符合道義的人生道路。即便存在能夠一起踏上這合乎真理、正義以及社會倫理規範的人生正道之人,也並不意味著他們都能夠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地堅守住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的原則和立場。而那些能夠堅守原則、立場穩固之人,又未必都能夠在紛繁複雜、變化多端的具體情境中靈活巧妙、恰如其分地權衡各種利弊關係,做到通權達變。”
首先,“共學”,“共”指的是共同、一起,強調了多人參與的集體行為。“學”涵蓋了對知識、技能、道德規範、為人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內容的獲取和研究。共同學習側重於大家在同一環境中進行學習活動,但這種學習可能更多地停留在表面的知識交流,每個人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會有所不同。
“適道”,“適”有前往、趨向的意思,“道”在這裡代表著一種高遠、正確且具有普世價值的人生方向和行為準則,它超越了單純的具體知識,涉及到對人生意義、道德價值和社會規範的深層次把握。能夠一起適道,意味著在對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上有一定的共識,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後續的實踐中都能始終保持這種一致性和堅定性。
“立”,表示在面對各種艱難險阻、誘惑干擾以及外界壓力時,能夠始終如一地堅守住自己內心所認定的正道和原則,不輕易被外界因素所改變和左右。這種堅守需要強大的內心定力、堅定的意志品質以及對正道的深刻信仰。
“權”,“權”本義為秤砣,在這裡引申為權衡、衡量、變通。意味著在堅守根本原則的基礎上,能夠根據具體的環境、條件和物件的不同,敏銳而準確地分析各種利弊因素,靈活而又合理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決策,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和目的。通權達變並非是隨意放棄原則,而是在不違背核心價值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創新。
深入剖析這段話,孔子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精準的表達,清晰而有條理地闡述了在追求道德完善和實現人生價值的程序中,人們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挑戰以及需要達到的境界。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學習與正道的鴻溝跨越
儘管大家能夠相聚一處共同學習,然而每個人對於所學內容的領悟深度、價值取向以及應用方式都可能存在顯著的差異。這就導致在從學習向踐行正道的轉化過程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分歧和選擇。學習固然是獲取知識和啟發思考的重要途徑,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如何將所學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進而切實地引導自己踏上符合道德和正義的光明大道。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積累,更要注重內心的反思與實踐的檢驗,以確保所學能夠真正成為我們走向正道的有力指引。
2. 正道與堅守的艱難博弈
即便眾人攜手共同踏上了正道,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依然會遭遇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誘惑考驗以及來自內外的壓力。在這紛繁複雜的情境面前,能否始終如一地堅守住當初所選擇的正道,毫不動搖,不為一時的利益所迷惑,不為短暫的困境所屈服,這無疑是對人的意志品質和信念忠誠度的一場嚴峻考驗。堅守正道絕非易事,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培育和強化自己的意志力,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始終如一地對正道保持敬畏和忠誠,如此方能在風雨飄搖的世道中屹立不倒。
3. 堅守與變通的微妙平衡
能夠堅守原則無疑是一種令人欽佩的品質,但在瞬息萬變、錯綜複雜的現實生活中,單純的堅守而不知靈活變通,很可能會使自己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真正的智慧在於懂得在堅守核心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的特殊性和多樣性,巧妙地權衡各種利弊因素,靈活而又不失分寸地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決策。這既需要我們對所秉持的原則有著深刻而堅定的信仰,又需要我們對周圍的環境變化有著敏銳而精準的洞察力,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堅守與變通之間找到那個微妙而又恰到好處的平衡點,從而實現最最佳化的效果和價值。
4. 遞進關係與全面成長的追求
孔子所闡述的這四個階段呈現出一種層層遞進、逐步深化的關係,從最初的共同學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