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魔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六九節 塵封的科技,宿主,黑天魔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役,更是被約瑟夫奉為經典。他不認為在廣島與長崎投下的那兩顆原子彈改變了歷史程序,畢竟那個時代核彈金貴,就算摧毀了兩座城市,可對於戰爭本身沒有造成本質影響。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仍是軍隊。
約瑟夫認為決定教廷與北方巨人之間戰爭勝負的關鍵在於蒸汽機,這相當於虎式坦克與t34之間的較量。數量是關鍵,儘管前者效能優秀,卻因為數量太少,抵不住潮水般湧來的後者。
達芬奇曾經留下過一張關於“特殊戰車”的素描結構圖。那是一個圓盤形,可旋轉的機械巨物。四周佈滿了環狀的火槍射孔,分為上下兩層。下面為動力層,上面是武器平臺。整個機械可容納三十至五十名士兵,適合在平原地區使用。厚厚的裝甲足以擋住巨人的炮彈,無論他們的大口徑火槍還是鋒利戰斧都不能傷其分毫,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性武器。
文明時代留下了大量遺產,可約瑟夫無法使用,也沒辦法將它們實用化。他之所以絞盡腦汁好不容易找到了達芬奇的古老設計圖,完全是出於無奈選擇————石油精煉可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內燃機從研發成功到具體實用化需要漫長時間。相比之下,蒸汽機就簡單得多,操作方便,更重要的是一旦實驗成功就能批次生產。
遠處的實驗車遠不如約瑟夫想象中那麼靈活。圓形,準確地說應該是一個厚重的碟形。高達三米的下層動力部分被厚厚鋼甲包裹,扁圓的上層有十個射擊孔。這臺被稱之為“聖主之怒”的戰爭機械看上去極為沉重。頂部有兩根很粗的煙囪,不斷噴吐著濃密黑煙,即便是站在很遠的地方,仍能聽到“吭哧吭哧”的機械轟鳴,彷彿一個患有支氣管哮喘的老人正在艱難爬行。
速度太慢了。目測下來每小時最多前行十公里,而且前提必須是地形平坦,沒有太大的起伏。
但不管怎麼樣,就戰鬥效能來看,倒也勉強還過得去————之前組織了好幾輪步兵齊射,火繩槍發射的子彈無法穿透“聖主之怒”外層裝甲,呆在裡面計程車兵很安全,無人受傷。
約瑟夫臉上微微泛起少許笑容,很快被深重的陰鬱取代。
這的確是優點,可相比之下,缺點實在太多了。
煤的載運量不大,只能在戰場上維持三個多小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